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蔡幼學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蔡幼學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蔡幼學字行之,溫州瑞安人。年十八,試禮部第一。是時,陳傅良有文名於太學,幼學從之游。月書上祭酒芮燁及呂祖謙,連選拔,輒出傅良右,皆謂幼學之文過其師。孝宗聞之,因策士將置首列。而是時外戚張說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陰附之。幼學對策,其略曰:「陛下資雖聰明而所存未大,志雖高遠而所趨未正,治雖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風俗日壞,將難扶持;紀綱日亂,將難整齊;人心益搖,將難收拾;吏慢兵驕,財匱民困,將難正救。」帝覽之不懌。遂得下第,教授廣德軍。丁父憂,再調潭州。執政薦於朝,帝許之,且問:「年幾何矣?何以名幼學?」參政施師點舉《孟子》「幼學壯行」之語以對。上佇思,慨然曰:「今壯矣,可行也。」遂除敕令所刪定官。

首言:「大恥未雪,境土未復,陛下睿知神武,可以有為。而苟且之議,委靡之習,顧得以緩陛下欲為之心。」孝宗喜曰:「解卿意,欲令朕立規摹爾。」尋以母憂去先是朝廷既遣歲幣入金境適值其有難不果納則遽以兵叩邊索之中外洶洶皆言當亟與幼學請對,言:「玉帛之使未還,而侵軼之師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辭。天怒人憤,可不伸大義以破其謀乎!」於是朝論奮然,始詔與金絕。幼學因請「固本根以弭外虞,示意向以定眾志,公汲引以合材謀,審懷附以一南北」。帝稱善。一夕感異夢,星隕於屋西南隅,遂卒。年六十四。(選自《宋史·蔡幼學傳》,有刪改)

譯文

蔡幼學字行之,溫州瑞安人。十八歲時,他參加禮部考試獲第一名。這時,陳傅良在太學享有擅長文辭的名聲,幼學就去跟他遊學。每月文章上呈給祭酒芮燁和呂祖謙,接連進行選拔,幼學的成績總是在傅良之上,大家都說幼學的文章超過了他的老師。孝宗聽說後,借策問士人的機會將要把他列為首位。但是這時外戚張說專權,宰相虞允文、梁克家都暗中依附他。幼學在殿試中對答皇帝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大略是說:「雖然陛下天資聰明可是知識不夠,雖然志向高尚遠大可是所追求的不合理,雖然管理國家、處理國務專心勤勉可是本源沒有確立。即位之初,期望太平盛世短時間來到。無奈現今十年過去了,風尚習俗一天天變壞,將要難以扶正;法度一天天變亂,將要難以有序;民心越來越不堅定,將要難以收攬;官吏怠慢,士兵驕縱,財用匱乏,民生貧困,將要難以補救。」皇帝看後不高興。於是幼學僅得下等,任廣德軍教授。遭遇父喪,幼學又調任潭州。執政向朝廷推薦他,皇帝答應了,而且問:「年紀多大了?為何名叫幼學呢?」

參知政事施師點舉出《孟子》書中「幼學壯行」的話來對答。皇帝凝思,感慨地說:「現在已是壯年了,可以任事了。」於是任命幼學做敕令所刪定官。他首先進言:「大恥還未雪除,國土還未恢復,陛下明智通達神聖英武,可以有所作為。而那得過且過的議論,意志消沉的積習,只是能夠用來減弱陛下想要有所作為的雄心。」孝宗高興地說:「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要讓我恢復帝業罷了。」不久,因為母喪離職。此前,朝廷已經到金國去送歲幣,正值金國國中有難,未能完成交納,這時金國突然發兵攻打邊關索取歲幣。朝廷內外一片喧譁,都說應當趕快給他們。幼學請求廷對,說道:「我們去送玉帛的使者還沒有回來,可侵犯我們的軍隊就忽然來到,而且肆意冒犯無禮,表現在言辭上。天怒人憤,我們能不伸張大義來擊敗他們的陰謀嗎?」於是朝中輿論轉而奮勁,皇帝才下詔與金國斷絕關係。幼學於是請求「加固根本來消除外患,明示意圖來確定眾人的志向,公開引入人才來匯合才幹謀略,審慎懷柔,使他國歸附來統一南北」。他的建議得到皇帝稱讚。一天晚上(幼學)忽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有星隕落在房舍的西南角,就去世了。時年六十四歲。[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