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趙子淔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趙子淔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趙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趙德昭五世孫。父令鑠,官至寶文閣待制。子淔以蔭補承務郎,累遷少府監主簿,改河南少尹。時治西內,子淔有幹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輒力爭,昪每改容謝之。除蔡河撥發綱運官。會夏旱,河水涸,轉餉後期,貶秩一級。丁內艱,起復。累進龍圖閣、秘閣修撰,除陝西轉運副使。初,蔡京鑄夾錫錢,民病壅滯,子淔請鑄小鐵錢以權之。因范格以進。徽宗大說,御書「宣和通寶」四字為錢文。既成,子淔奏令民以舊銅錢入官,易新鐵錢。旬日,易得百餘萬緡。帝手札以新錢百萬緡付五路,均糴細麥,命子淔領其事。民苦限迫,詣子淔訴者日數百人,子淔奏請寬其期,民便之。會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論子淔亂錢法,落職奉祠。靖康初,復秘閣修撰。

金人侵洛,子淔奔荊南。漬兵祝靖、盛德破荊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來謁,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說之曰君輩宜亟還都城護社稷取功名無貪財擾州縣也皆應曰諾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紹興元年,召見,復徽猷閣直學士,改江西都轉運使。時建督府,軍需浩繁,子淔運餉不絕,以功進寶文閣直學士。三京新復,除京畿都轉運使,以疾辭。卒於家,年六十七。子淔幼警悟,蘇軾過其家,抱置膝上,謂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駒也。」及長,善談論,工詩。然崇寧、大觀間土木繁興,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諫,識者鄙之。(選自《宋史•趙子淔傳》有刪改)

譯文

趙子淔,字正之,是燕懿王趙德昭第五代孫。父親趙令鑠,官至寶文閣待制。趙子淔憑藉祖先的功勳擔任承務郎,多次升遷擔任少府監主簿,改任河南少尹。當時治理西內,趙子淔有才能,漕使宋昪器重他。有時事情辦得不妥,趙子淔總是據理力爭,宋昪常常變了臉色道歉。擔任蔡河撥發綱運官。適逢夏季乾旱,河水乾涸,運送糧餉落後於規定的期限,貶職一級。為母居喪,期滿後被起用。多次升官擔任龍圖閣、秘閣修撰,任陝西轉運副使。

當初,蔡京鑄造夾錫錢,百姓苦於流通不暢,趙子淔請求鑄造小鐵錢暫時替代,並趁機進獻模型。宋微宗非常高興,御書「宣和通寶「四個字作為錢幣的文字。小鐵錢鑄成之後,趙子淔上奏請求皇上下詔令讓百姓把舊銅錢上交官府,換來新鐵錢。僅僅十天,就換得百餘萬緡。皇帝親手寫詔書把新錢百萬緡交給五路,用來徵購細麥,命令趙子淔總管這件事。百姓苦於期限緊迫,到趙子淔這裡訴苦的每天有幾百人,趙子淔請求放寬期限,百姓得到了便利。適逢蔡京第二次為相,言官迎合蔡京的心意,認為趙子淔擾亂了錢法,撤銷了趙子淔的官職改任奉祠。靖康初年,趙子淔又擔任秘閣修撰。

金人侵犯洛陽,趙子淔逃奔到荊南。潰敗的士兵在祝靖、盛德的帶領下攻破了荊南城,趙子淔藏匿在百姓家。祝靖等人知道,前來拜謁,說京城已被攻破。趙子淔哭泣,勸說他們:「你們這些人應該立刻返回京城,保護國家,博取功名,不要貪財而騷擾州縣啊。「祝靖等人都答應說:「好。「趙子淔於是寫下文書催促他們。第二天,祝靖等人就北上救國。紹興元年,被皇上召見,又擔任徽猷閣直學士,後改任江西都轉運使。當時修建督府,軍需繁多,趙子淔不斷運送糧餉,因為有功勞提拔為寶文閣直學士。三京剛剛收復,擔任京畿都轉運使,因為生病辭職。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七。趙子淔年幼時機敏聰明,蘇軾曾到他家做客,把他放在膝蓋上,對他的父親說:「這是你家的千里馬啊。「等到長大,善於言辭,擅長寫詩。然而崇寧、大觀年間,皇上大興土木,趙子淔常常監管這些工程而不規勸,因此有識之士鄙視他。[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