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趙立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趙立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趙立徐州張益村人以敢勇隸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盜賊群起立數有戰功為武衛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復拒守,命立督戰,中六矢,戰益厲。城始破,立巷戰,奪門以出,金人擊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蘇,乃殺守者,陰結鄉民為收復計。金人北還,立率殘兵邀擊,斷其歸路,奪舟船金帛以千計,軍聲復振。乃盡結鄉民為兵,遂復徐州。

時山東諸郡莽為盜區,立介居其間,威名流聞。會金左將軍昌圍楚州急,通守賈敦詩欲以城降,宣撫使杜充命立將所部兵往赴之。且戰且行,連七戰勝而後能達楚。兩頰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後拔鏃。詔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廢屋,城下然火池,壯士持長矛以待。金人登城,鈎取投火中。金人選死士突入,又搏殺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朮北歸,築高台六合,以輜重假道於楚,立斬其使。兀朮怒,乃設南北兩屯,絕楚餉道。承、楚間有樊梁、新開、白馬三湖,賊張敵萬①窟穴其間,立絕不與通,故楚糧道愈梗。始受圍,菽麥野生,澤有鳧茨可采,後皆盡,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詣朝廷告急。簽書樞密院事趙鼎欲遣張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劉光世督淮南諸鎮救楚。高宗覽立奏,嘆曰:「立堅守孤城,雖古名將無以逾之。」以書趣光世會兵者五,光世訖不行。金知外救絕,圍益急。九月,攻東城,立登磴道以觀,飛炮中其首,左右馳救之,立曰:「我終不能為國殄賊矣。」言訖而絕,年三十有七。眾巷哭。金人疑立詐死,不敢動。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殘於徐,以單騎入楚。為人木強,不知書,忠義出天性。善騎射,不喜聲色財利,與士卒均廩給。每戰擐②甲冑先登,有退卻者,捽而斬之。仇視金人,言之必嚼齒而怒,所俘獲磔以示眾。忠義之聲遠近皆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訃聞,輟朝,諡忠烈。 (節選自《宋史•趙立傳》) [注]①張敵萬:盜賊首領。 ②擐(huàn):穿。

譯文

趙立,徐州張益村人,因為勇武被招募成為士兵。靖康初年,金人大舉入侵,盜匪群起,趙立因屢立戰功,被任為武衛都虞候。建炎三年,金兵攻打徐州,王復據險堅守,命令趙立督戰,趙立被六支飛箭射中,卻越戰越勇。徐州剛剛破城時,趙立和金兵巷戰,搶奪城門想要逃出,結果被金兵擊暈過去。後夜時下了小雨,趙立這時候甦醒。殺了掉了金軍守衛,趙立暗中聯繫鄉民想要從新收復徐州。得知金國的軍隊向北歸還,趙立立刻率領殘兵在後面追殺,切斷金兵的退路,奪得舟船錦帛博數以千計,軍隊的士氣得以振奮。趁機招募鄉民,重新奪回了徐州。

這時候山東諸郡強盜草莽四起,趙立在暗中幫扶,一時威名流傳。此時正值金軍左將軍昌圍楚州,楚州告急。通守賈敦詩欲以城降敵。宣撫使杜充命令趙立帶領自己的兵馬前往解圍。趙立且戰且行,一連七戰全勝,最後才到達了楚州,這時趙立的兩個臉頰都被飛箭射中,不能說話,所只能用手指揮,直到進入楚州城,安排將士休息後,才拔出箭簇。皇帝降詔讓趙立留守楚州。第二年正月。金軍再次圍攻楚州,趙立命令拆毀廢棄的房屋,在城下點燃形成火池。手下的士兵則持兵刃嚴陣以待。金軍登城,則鈎取後投入火中。金軍組織乾死隊通過突擊登城,又被殺盡。禁軍無奈撤軍。五月,兀朮南征北回,築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運送輜重,趙立斬殺了兀朮派遣的使者,搶奪了輜重。兀朮大怒,在楚州南北設立了兩個屯兵之處,斷絕楚州的後勤。在承州、楚州之間有樊梁、新開、白馬三個大湖,盜賊張敵萬於期間建築巢穴,趙立堅決不與他往來,所以楚糧道更加阻塞。剛開始包圍的時候,田野里長有野麥,沼澤地里有荸薺可採摘,後來都被吃完了,以至於把樹皮磨成屑來吃。

趙立派人向朝廷告急。簽書樞密院事趙鼎想要派遣張俊(這個人居然位列中興四將)前去解圍,張俊不肯前去。於是任命劉光世督淮南諸鎮前往救援楚州。高宗看到了趙立的奏章後,感嘆說:「趙立堅守孤城,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沒有辦法了。」後來又五次讓劉光世動兵,劉光世都推辭不行。金軍知道外援已經斷絕,更加緊的了圍困。九月,金軍攻東城,趙立登上城樓的台階觀望,被火炮擊中了頭部,周圍的人趕快將他救下。趙立說:「我終不能為國滅賊了。」說完氣絕身亡。當時只有37歲。楚州城的大街小巷都被趙立慟哭。金國的人以為趙立詐死,不敢輕舉妄動。過了10多天,城池才被攻陷。

趙立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誅殺,家庭遭到過破壞,這次進入楚州只有趙立自己。趙立為人剛烈秉直,沒有讀過書,但是天性忠義。善於騎射,不喜歡聲色財利,所得物品都當作俸祿發放給與士兵。戰鬥必定身先士卒,如果發現有逃遁的人,就會大聲怒喝,提着他的頭髮,怒斬其首。趙立仇視金人,每次談到金人都會咬牙切齒,所抓到的俘虜也都會梟首示眾,沒來沒用割取他們的耳朵用來請功。忠義的名聲,遠近之人都很傾慕他,金人都不敢說出他的名字。[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