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朝男子喜愛簪花的原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朝簪花

來自網絡的圖片

宋朝男子喜愛簪花的原因《夢華錄》設定在北宋年間,片尾有個彩蛋介紹宋朝簪花的風俗。在宋朝社會,簪花卻是一種全民皆愛的生活習慣,即便是在男子當中也極為流行。在現代社會看來屬於女子專利的簪花習俗其實早在封建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而且簪花的習俗不限制男女,甚至在唐宋時期,男子簪花要遠遠比女性更多。那麼為什麼宋朝男子喜歡簪花呢?[1]

宋代男子簪花習俗的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在《詩經》中就早已有了對花卉寓意的表達並以此來形容自己。在古人們看來,花朵本身具有着美好的象徵,在人們看來,簪花不僅僅是因為花朵本身的艷麗婀娜,更是代表了一種吉祥的寓意,因而被人們爭相插戴。在宋代,男子簪花的習俗更是達到了頂峰。


宋代男子簪花習俗更多的是源自唐代重陽節男子簪花的習俗以及宮廷娛樂活動中男子簪花的繼承和發展。最早記載男子簪花的史實在唐代歐陽詢的《藝文類聚》中可見:「含超潘陸,雙鬢向光,風流已絕,九梁插花,步搖為古,高樓懷怨。」其意思就是南北朝時期的美男子潘安和陸遠等人,喜好在朝冠上插花,從而走路時顫顫巍巍,十分風流,因而被當時的女子們所傾心。

科舉制度中就有着對於及第進士,皇帝會特賜一朵花來獎勵士子們及第。同樣的,皇帝也會在特殊的節日或者日常生活中對官員,文人等賜花,這對於被賞賜的人以及他的家族都有着極高的榮譽。

到了宋代,由於重文輕武的政策影響,以及社會的進步,文人士子地位空前提高,士子們簪花被看作重性情而不拘小節,通過簪花表達自己狂放不羈與眾不同的性格,簪花的習俗就因此進一步被發揚。每逢士子及第皇帝便會賜花賞賜,或者宮內重大節日典禮皇帝也會賜花給官員甚至是親自簪花與官員進行互動,這就使得宮廷文化中君臣簪花同樂的制度不斷發展起來。

而受到宮廷影響,民間對於花的喜愛也是與日俱增,在宋代眾多的詩詞中男子簪花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宋代無論什麼階層,無論男女老少,簪花已成為常態。尤其到了南宋時期。關於皇帝賞賜花朵,官員簪花上朝的禮節也都有着明確的條文制度。

首先在節日期間,男子簪花有着不同的花種,就比如在重陽節之時,男子會在頭上插戴茱萸或者是菊花。由於簪花的習俗,以至於到了南宋時期,在都城臨安甚至出現了花卉產業。除了節日之外還有皇帝舉辦慶典,會有賞賜官員花朵,君臣共同簪花得場面出現。宴會之時男子簪花,而在宴飲遊戲中時,男子簪花會使得整個宴會氣氛更加熱烈。

宋史·禮志十五》:「禮畢,從駕官、應奉官、禁衛等並簪花從駕還內。」 宋廷專門規定,皇帝賜花百官,以羅花最貴,宰執以上官方可得之;欒枝次之,賜以卿監以上官;絹花賜以將校以下官。大羅花以紅、黃、銀紅三色,欒枝以雜色羅,大絹花以紅、銀紅二色。

據《夢粱錄》記載,皇帝祝壽御筵畢, "賜宰臣、百官及衛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後羅花亦賜百官。

宋史·輿服五》:「中興,郊祀、明堂禮畢迴鑾,臣僚及扈從並簪花,恭謝日亦如之。大羅花以紅、黃、銀紅三色,欒枝以雜色羅,大絹花以紅、銀紅二色。羅花以賜百官,欒枝,卿監以上有之;絹花以賜將校以下。太上兩宮上壽畢,及聖節、及錫宴、及賜新進士聞喜宴,並如之。

朝廷的簪花禮儀向下傳遞給了社會,隨後就會成為一種全民性的簪花活動。

而在民間,文人之間舉辦得宴飲活動並無官方一般有着嚴格得流程,以及要求。民間宴飲活動多是文人士子宴會之時隨性之舉,也表明了,民間宴飲簪花的廣泛流行和分為之濃厚。

即便是在處死犯人之時,為了表明天意,獄卒也需要簪花,「以獄卒簪花跪伏門下,傳旨釋放」。而在各州、府、縣上的節假日活動中,也對簪花有着嚴格的規定。可以說,簪花已經從上至下全方面地融入到了宋朝社會當中,男子簪花也就不稀奇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