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官莊畲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官莊畲族鄉地處福建省上杭縣西北端,為長汀、上杭、武平三縣交界地,是閩西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北與長汀縣宣成鄉、羊牯鄉相鄰,西接武平縣桃溪鄉,東與上杭縣才溪鎮、通賢鄉相連,南與上杭縣珊瑚鄉山水相依。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1995公頃,常住人口19263人。[1]

中文名: 官莊畲族鄉

行政區類別: 鄉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上杭縣西北端

面 積: 11995 公頃

下轄地區: 18個行政村,190個村民小組

氣候條件: 丘陵地形,北高南低

人口數量: 19263人(2017年)

建制沿革

官莊建制於元順宗20年(1352年)。清為平安里,清末改為官莊。古代藉助於水運發達的汀江河道,來往於汀州府、潮州府的官員都要在此停靠逗留,因當時清朝在藍屋圩設有接待驛站,接納來往官員膳宿,故名官莊。1949年至1956年仍舊稱平安區,1958年改為官莊公社,1984年復稱官莊鄉,1988年經龍巖地區行政公署批准為官莊畲族鄉。

行政區劃

官莊畲族鄉轄上濯村、下濯村、蕉坑村、龍牌村、龍角村、紅石村、回龍村、朱堡村、官莊村、福泉村、貴和村、新風村、七里村、璜頭村、德康村、樹人村、新民村、曾泗村18個行政村,其中有朱堡、福泉、貴和、新風、七里、璜頭、德康、樹人、新民、曾泗10個少數民族村(樹人村是閩西最大的少數民族村,也是福建省第二大少數民族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官莊畲族鄉的客家母親河——汀江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四周以山地、丘陵為主,是個典型的八山一水二分田布局的山區邊界鄉,是三縣交界的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為上杭縣四大圩場之一。距縣城58公里,距龍巖市區123公里。該鄉轄有18個行政村,190個村民小組。這裡,溪澗縱橫,道路如織,人勤地沃,物茂糧豐,民風淳樸,自古以來,畲漢民族人民在這裡交匯雜居,共構家園,形成了畲漢文化交融發展的多元文化。

氣候環境

官莊畲族鄉為丘陵地形,北高南低。年平均溫度200-220,全年無霜期為310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600-1900毫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產豐富,歲歲稻菽豐收,年年瓜果飄香,是水稻、大豆、油菜、瓜果等作物理想的種植區域。

自然資源

該鄉自然資源豐富,林木蓄積量達17.6立方米,已探明並逐步得到開發的地下礦藏有優質石灰石、漢白玉、大理石、鐵、煤礦等,其中石灰石、漢白玉大理石資源貯量茬2億噸以上,具有含量高、質感好、顏色淺、花紋美等特點,是生產水泥、漢白玉加工、重(輕)鈣生產、製作板材的優質原材料。境內溪流密布,水位落差大,衝擊力強,可供開發的水電資源在2200千瓦以上。該鄉有還有品位較高的金、銀、銅、鐵等金多金屬礦。

交通

官莊是汀、杭、武三縣七鄉交叉點,境內有貫通南北的大動脈為杭莊路,杭莊公路分別與205國道、319國道相通,村級道路路面硬化率達90%,藉助於汀江河道,還有發達的水運,境內已形成交通便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社會事業

官莊畲族鄉有中學1所,2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00多人,完小2所,12個教學點,在校學生1000多人。有線電視,程控電話覆蓋全鄉各個角落,有線電視3500戶,程控電話5265門,寬帶用戶120戶。有畲族特色的旱船表演、踩高翹、龍燈、提線木偶、鼓樂表演。2003年官莊中學正式更名為上杭縣官莊民族中學,該校教育教學成績突出,2005年中考考入上杭第一中學58人,居全縣前茅。2003年林榮洪以全縣理工科最高分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2005年藍秋香被北京大學錄取。體育事業取得顯著成績,2003年組織參加全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獲得高腳競走2枚金牌。1997年,官莊衛生院被評為一級甲等衛生院,全院有醫護人員30人,其中大專6人,主治1人,鄉村醫生39人。該院擁有現代化的診療設備,具有較強的醫療保健功能。2002年回龍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立,成為龍巖市第一家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

著名人物

吳富蓮

1912年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由於家境貧寒,幼年時被迫做了童養媳。1929年3月,紅四軍解放上杭,開闢閩西根據地,吳富蓮參加了革命,不久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0年起,吳富蓮先後調到中共上杭官莊區委、上杭縣委、中共閩粵贛省委工作,任區委委員兼區蘇維埃政府婦女部長、縣委委員、省委委員兼省委婦女部巡視員。1933年4月,吳富蓮調中央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後調任閩粵贛省委婦女部長。1934年10月,吳富蓮隨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任紅軍野戰醫院政治處幹事。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10月下旬,吳富蓮調到紅四方面軍,擔任婦女獨立團第一團政委,隨紅四方面軍三過雪山草地。1936年7月,吳富蓮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婦女先鋒團政委。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紅四方面軍分兵組成西路軍西渡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吳富蓮被任命為紅軍西路軍婦女先鋒團政委。10月下旬,婦女先鋒團隨西路軍渡過黃河西征。西路軍部隊在河西走廊陷入了數倍於己的國民黨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等軍閥部隊的重重包圍。經過3個多月的殊死血戰,紅軍西路軍及婦女先鋒團在給敵人以重大殺傷的同時,自身也損失慘重。1937年3月,婦女先鋒團主動要求擔負掩護主力部隊突圍的重任。吳富蓮和團長王泉媛帶領婦女先鋒團,在茫茫戈壁灘上,與敵人浴血拚殺了三天三夜,打退了敵人無數次的瘋狂圍攻,終因寡不敵眾,孤立無援,彈盡糧絕,大部分官兵犧牲、負傷或被俘。吳富蓮負傷被俘後,敵人對她用盡威逼利誘的手段,先以官位利祿誘惑,吳富蓮絲毫不為所動。敵人又兇狠地用馬刀對着她,脅迫她投降,吳富蓮視死如歸,堅定地說:「作為一個革命者,犧牲是早已意料到了。」敵人無可奈何,將她關押進武威監獄,企圖以殘酷折磨迫使她屈服。面對敵人的百般折磨,吳富蓮以絕食鬥爭進行反抗,最後吞針壯烈犧牲,年僅25歲。

藍仰金

1964年3月生,上杭縣官莊畲族鄉七里村人。1986年7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後至1989年,在上杭縣才溪中學任教員。1989年8月,在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92年8月起,任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副處長。2002年7月起,任福州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發表《福清市區(城市規劃區)土地基準地價測算》論文,獲福建省1993年度土地管理科技成果二等獎;《略論土地利用分區規劃的若干問題》,獲福建省土地學會1995年度學術論文三等獎。先後負責《福州市城市土地級別》、《福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課題的編制以及全市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和11個縣(市)區、147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核工作。被評為福州市土地管理先進工作者,福建省土地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福州市基本農田核查先進工作者稱號。

經濟

總述

2007年,官莊畲族鄉實現農業總產值2807萬元(1990年不變價),與上年持平。財政收入345萬元,比增7.48%。農民人均純收入4324元,比增10.05%。糧食播種面積31566畝,糧食總產10488噸,比增2.03%。種植烤煙400畝,煙葉產量100噸,比減66.67%。種植蔬菜850畝,食用菌產量28噸,比增7.69%。生產松脂135噸。果園面積307畝,水果產量252噸,比增7.23%。水產面積2794畝,水產品產量226噸,比減3.83%。茶園面積6畝,茶葉產量1噸,與上年持平。年末,耕牛存欄1700頭,羊存欄10頭;生豬存欄20340頭,出欄生豬27980頭;家禽存欄87490萬羽,禽畜肉類產量2311噸,與上年持平。鄉鎮企業(含個私)1088家,從業人員8710人。鄉鎮企業總產值55893萬元,比增4.19%。

經濟產能

本年,實施集鎮長800米、寬8米的東環路硬化,完成回龍至朱堡和七里、貴和、新民等村村道拓寬改造工程;新建、改建下濯、龍角、朱堡、官莊、福泉、璜頭、德康、樹人等8個村村部;新建中心小學學生宿舍樓2幢及附屬設施,修建官莊民族中學圍牆,完成校園排污管道工程;實施回龍、曾泗等10個村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全鄉有線電視入戶3700多戶,電視覆蓋率98%;官莊衛生院新配置B超1台、更新500毫安x光機1台,市衛生局為官莊配備救護車1輛。官莊畲族鄉立足於自身的資源、區位、勞動力等優勢,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發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鼓足幹勁,求實創新,不斷進取,走出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新路。農業方面二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着力做好「山、水、田」文章,積極發展種植各種收益高、產量大、銷路好的經濟作物,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效。鄉鎮企業快速發展,通過體制創新和政府服務,積極實施鄉鎮企業第二次創業工程,「引」和「改」內外結合,多管齊下,鄉鎮企業步入健康運行的「快車道」。該鄉現有企業總數802家,其中集體企業7家,個體企業779家,私營企業16家,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如奧克爾照明電器廠、勤耕農機製造公司,福榮福利水泥廠等效益較好。2002年,該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達12592萬元。同時,勞動力開發、體制創新、鄉鎮建設、計生、文教、衛生等也協調發展。官莊畲族鄉加快農業調整步伐,逐步形成以烤煙、板栗、油茶、花生、小米椒等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形成區域化、一村一品布局,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4324元。曾泗村已規劃種植油茶413畝,已育茶苗1700多株。

招商引資

官莊畲族鄉深化招商引資,使工業發展成為該鄉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2007年,該鄉實施項目儲備17項,在建項目10項,項目總投資9600萬元。市「三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1.0565億元、裝機容量1.2萬千瓦的回龍水電站已經投產,2008已實現發電。該鄉現有鄉鎮企業1090家,從業人員7650人。該鄉有水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2560千瓦,有3.5萬千瓦官莊變電所一座,總裝機1.2萬千瓦的回龍水電站正在建設中。有一定規模工業企業25家,其中年產值上千萬元的官莊奧克爾照明電器廠有員工400多人;有農機企業3家,水泥廠2家,重鈣廠5家以及建築、木材加工、竹涼蓆加工等企業。在市民宗局的扶持、引導下,上杭縣官莊畲族鄉大力發展油茶種植。2009年,該鄉共種植油茶3000多畝,使油茶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市民族宗教局積極幫助、引導民族鄉村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引進推廣種植優特新品種,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經濟,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優勢農業、經濟林果業、畜牧水產業。在市民宗局的扶持、引導下,上杭縣廬豐畲族鄉大力發展烤煙種植,2008年該鄉收購烤煙200多萬公斤,煙農收入2900多萬元,該鄉豐康村被評為「國家級烤煙生產示範片」。長汀縣館前鎮黃湖村的毛竹種植,上杭縣珊瑚鄉華竹村和漳平市雙洋鎮中村村、桂林辦事處山羊村的茶葉種植已初具規模,並成為村裡的主導產業。市民宗局在用好、管好民族補助款的同時,積極爭取各級各部門對民族鄉村的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投入,較大地改善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全市民族工作部門共爭取各方面扶持資金4500多萬元,投入到民族鄉村經濟社會事業中:對居住在惡劣環境下的421戶少數民族群眾2180人進行異地搬遷,為3660戶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小額貸款645萬元,為少數民族群眾7221人(次)協調解決「低保金」等。

新開項目

2007年,官莊畲族鄉實施8個新開工項目,項目總投資960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7000萬元。新開工項目分別是官莊新村建設二期工程,該工程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宏發竹製品生產線,年加工毛竹130萬根;中天製衣廠,年加工各類服裝5萬多套;官莊洪發石板竹製造廠,年生產加工石板材5000立方米;珠寶家俱製造廠,生產中高檔各類家俱;官莊大理石露采開發,年開發大理石60萬噸;杭峰石板材廠,年製作石板材2萬立方米;龍角木材加工廠,生產加工木線條、各類模具,年產值上百萬元。2008年,官莊畲族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分別達到1.51億元,鄉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有較大提高。2007年,官莊畲族鄉在新風村建立千畝水稻免耕栽培示範片,並按水稻免耕栽培新技術進行全程植保管理和科學施肥,獲得增產增收。7月,市農業局組織農技專家對新風村水稻免耕示範片進行核產驗收,將水稻免耕栽培與常規栽培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免耕比常規耕作畝增稻穀15.8公斤,平均每畝節約成本增效80.5元。

視頻

《走進畲村》之八:上杭縣官莊畲族鄉七里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