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官桂是章科樟屬常綠喬木,大多為人工純林。別名 : 肉桂 。

目錄

植物形態

葉柄粗壯,長1-2cm。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徑約3cm;花梗長約5mm;花被管長約2mm,裂片6,黃綠色,橢圓形,長約3mm,內外密生短柔毛;發育雄蕊9,3輪,花葯矩圓形,4室,瓣裂,外面2輪花絲上無腺體,花葯內向,第3輪雄蕊外向,花絲基部有2腺體,最內尚有1輪退化雄蕊,花葯心臟形;雌蕊稍短於雄蕊,子房橢圓形,1室,胚珠1,花柱細,與子房幾等長,柱頭略呈盤狀。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長約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種子長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1]

官桂(出自《本草圖經》),又名菌桂(《本經》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爾通、桂通、條桂。屬樟科。呈半槽狀或圓筒形,長約40厘米,寬約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細皺紋及小裂紋,皮孔橢圓形,偶有凸起橫紋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較平滑,紅棕色,通稱"桂心"。內表面暗紅棕色,顆粒狀。質硬而脆,斷面紫紅色或棕紅色,可見淺色石細胞群,斷紋成環狀。氣芳香,味甜辛。 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葉清化桂的干皮、枝皮上等的肉桂。

以外表面細緻,皮厚體重,不破碎,油性大、香氣濃、甜味濃而微辛,嚼之渣少者為佳。

南玉桂: 藥材性狀與肉桂相似,嚼之特別清香,化渣。一般認為質量較好。

採收和儲藏

當樹齡10年以上,韌皮部已積成油層時可采剝,春秋季節均可剝皮,以秋季8-9月采剝的品質為優。環剝皮按商品規格的長度稍長(41cm),將桂皮剝下,再按規格寬度略寬(8-12cm)截成條狀。條產太剝皮即在樹上按商品規格的長寬稍大的尺寸劃好線,逐條地從樹上剝下來,用地坑燜油法或籮筐外罩薄燜製法進行加工。4-5月剝的稱春桂,品質差,9月剝的稱秋桂,品質佳。樹皮曬乾後稱桂皮,加工產品有桂通、板桂、企邊桂和油桂。

主要分布

在廣東、廣西等地有大面積栽培。

炮製方法

揀淨雜質,刮去粗皮,用時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溫開水浸潤片刻,切片,晾乾。搗碎,磨粉,成品稱肉桂粉。

藥物配伍

忌生蔥、石脂,惡菊花、畏羊蹄草。

配附子,動靜結合,具有溫腎助陽的強大作用。主治腰髀痛楚,足痿軟,形寒無力,陽萎早泄,宮寒不孕。

配大黃,一寒一熱,即所謂寒熱相濟,陰陽調和,共收振脾陽通大便之功矣。

配黃連,一寒一熱,一陰一陽,相反相成,有瀉南補北,交通心腎之妙用,主治心腎不交,症見心悸怔忡,入夜尤甚,多夢失眠,心煩不安,難以入寐等症。

配麝香,主治胞宮瘀血阻滯,臨產胎死腹中,胞衣滯留難下,或寒凝血滯難產諸證。

配丁香,用治陰寒內盛,寒凝氣滯之腹痛。

藥理作用

鎮靜作用: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表現為自發活動減少,對抗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所產生的過多活動、轉棒試驗產生的運動失調以及延長環己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等。應用小鼠壓尾刺激或腹腔注射醋酸觀察扭體運動的方法證明它有鎮痛作用。

降溫作用: 對小鼠正常體溫以及用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發熱均有降溫作用。對溫刺引起發熱的家兔,桂皮醛及肉桂酸鈉都有解熱作用。可延遲士的寧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時間,可減少菸鹼引起的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的發生率。對戌四唑引起者則無效。

降壓作用: 附子、肉桂複方對腎上腺皮質性高血壓大鼠(灼傷一側腎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壓作用;對腎性高血壓大鼠(8字形結紮腎臟所形成之模型),則無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肉桂促進機能降低了的腎上腺活動,使之趨向正常所致。

預防血吸蟲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劑(未註明品種)0.2ml/10g體重(10.8g/180ml),共服15天,服藥之第3天感染血吸蟲,並無預防作用,如與雄黃、檳榔及阿魏同用則有一定效果。

對血液的作用: 肉桂體外及體內試驗,均有明顯抑制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體外試驗顯示肉桂水煎劑及溶甲醇部分有較強的抗凝作用。從肉桂中提取的單體--肉桂酸及香豆素,抗凝作用不明顯。體內試驗肉桂水煎劑也無抗凝作用,不影響兔纖維蛋白溶解活性。

健胃作用: 桂皮油刺激嗅覺,能反射地促進胃機能,也能直接對胃粘膜有緩和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蠕動增強,呈芳香性健胃作用。

腸管興奮作用: 桂皮油給家兔口服,能促進腸運動,使腸管興奮。對離體家兔腸管亦具有同樣作用,為古人暖脾胃,除冷積之說作了很好的解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