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風波·佇立長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定風波·佇立長堤》

作品名稱: 《定風波·佇立長堤》

創作年代: 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文學體裁:詞

作者:柳永

《定風波·佇立長堤》[2]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作品。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詞的上片先寫「佇立長堤」,縱目遠眺,但見驟雨剛過的邊地天晚風涼,一片蕭條冷落,毫無可觀,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開篇幾句對蕭條的邊地風光的描繪,為全詞定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而隨着詞作的逐步展開,這種悲涼之感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滔滔滾滾,聯翩直下。

「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邊地如此荒涼,人們卻爭相「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卻為追名逐利。一可悲。

盪子「終日驅驅」,不覺之間已然離故鄉越來越遠。詞句由「念」領起,「爭覺」一轉,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想來盪子終日奔走,舟車勞頓,哪裡還覺得家鄉漸遠!行行重行行,連家鄉越來越遠反也不覺得了。二可悲。

過片「何意」二字,似將上片的內容化作一聲悲嘆,又在這聲悲嘆中繼續抒寫自己的思歸之情:「繡閣輕拋,錦字難逢,等閒度歲。」沒想到自己為了蝸角功名、蠅頭微利竟付出了拋家別妻、溫情不再、虛度光陰的沉重代價。三可悲。

「奈」字一轉,貫串以下四句:無奈受盡了羈旅漂泊之苦,嘗夠了輾轉宦遊的滋味,卻也再無法擺脫名利的束縛。四可悲。

「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詞意再轉:自己的種種情懷,縱然寫在「香箋」上,又能寄給誰呢?孤寂、痛苦,卻無一人可以傾訴。五可悲。

「算孟光、爭得知我,繼日添憔悴。」語意更進一層:就算有孟光這樣的賢妻,也未必能理解我,未必能理解我內心的苦衷。六可悲。

這首詞是柳永失意人生的詠嘆,以悲情貫穿全篇,一步緊似一步、一層深似一層地寫盡了下層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和悲劇命運。

詩詞正文

譯文

久久的站立在長堤之上,輕柔的晚風吹拂着,但見驟雨剛過的邊地天晚風涼,一片蕭條冷落,毫無可觀,唯有千萬株柳樹種在堤壩上,遮掩着奔騰不息的江河。人們都爭相着往這裡來,不管是什麼途徑,只是為了追名逐利。想到旅途之人終日不停的漂泊,這些追名逐利的人又怎麼會察覺到在終日驅馳中已經漸進啊的遠離了家鄉。

輕率的離開繡閣(代指女方),很難收到妻子的來信,隨便度過了一年,無奈的到處旅行,厭煩的情緒,近來嘗遍了在外流動做小官的滋味,這些想法,我就是寫成書信,又能寄給誰呢?即使孟光一樣賢惠的女子,又怎麼能知道我一天比一天愁苦,增添憔悴呢。

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只是失望之後的牢騷話,骨子裡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魚水》中一方面說「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後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

柳永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7]

視頻

中國文學——柳永情懷
宋詞十家之柳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