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梵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寶梵鎮位於四川省蓬溪縣城西15公里,東接鳴鳳鎮,南連大石鎮,西接回水鄉、明月鎮,北鄰赤城鎮。因境內寶梵寺得名。位於東經105°63′33″~105°70′18″,北緯30°66′99″~30°73′09″。
鎮人民政府駐冬筍街社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梵寺。轄區總人口14589人(2017),城鎮化率10.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1]
建制沿革
清代設回龍場,1951年設回龍鄉。1981年因境內有古剎寶梵寺故改名寶梵鄉,隸屬大石區。1992年9月,龍洞鄉併入。1995年10月,鄉址由回龍場遷柏林坡,並改建為鎮。鎮址柏林坡距縣城11公里。
行政區劃
全鎮幅員面積39.38平方千米,轄躍進村、曾家店村、廣教村、井田壩村、寶梵村、桑梨村、雲盤咀村、高石坎村、龍勝埡村、石院村、長海村、鶴橋村、道德村、華蓮村、龍洞村、華山村、新長村等17個村,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6個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
寶梵鎮屬川中盆地濕潤氣候區,具有:冬寒春早,夏熱多雨,秋季熱量充足、降雨量適中,冬季無霜期長、多雲霧等特點,是茶樹生長所必備而又極其優越的氣候條件。
經濟發展
工業
2016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入庫1.225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36%,比2015年增長121%;實現招商引資投資1000萬元,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100%。寶梵鎮經濟得到了平穩較快發展。
農業
寶梵鎮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實現了質的飛躍。一是產業發展更有特色。以青花椒為主導,打造了一條涵蓋鶴橋、新長、躍進、曾家店等村的產業環線。以產業環線為脈,配套發展寶梵金薯、溪芝鵝產業及蔬菜(食用菌)產業。2016年達到了青花椒8000餘畝的栽植規模;引進金薯新品種6個、擴大種植規模達3300餘畝。二是畜牧規模日漸壯大。在PIC生豬養殖方面,實現全年出欄50頭以上的達26戶,千頭豬場達到3戶、萬頭豬場1處;原生態溪芝鵝實現全年出欄15萬隻以上,其中萬隻規模養殖場2處;全年出欄肉兔25萬餘只,年出欄萬隻以上規模兔場1處;在跑山雞、蛋雞養殖發展方面,達到全年出欄5萬餘只。三是招商引資成績喜人。流轉土地打造特色農業。長海村引進了成功人士創辦的雙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幫助家鄉建設,公司前期投入資金200萬元,流轉長海村土地230餘畝,有效解決了村拋荒土地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本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公司2016年實現收入30萬元,本村村民實現勞務收入20多萬元。
鄉鎮建設
2008年8月18日上午,蓬溪縣寶梵鎮鎮政府院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該鎮石院村60多名村民代表自發從村上趕了十多里路,由腰鼓隊護送着,抬着制好的錦旗、牌匾,送到了寶梵鎮黨委政府幹部手中,表達了石院村1200多名村民對鎮黨委政府及村支書修通該村致富路的感謝之情。
歷史名勝
寶梵寺位於四川省蓬溪縣寶梵鎮寶梵村境內。沿成南高速公路至蓬溪入口,沿一條水泥鄉道七彎八拐再行五公里,經古鎮回龍場,過"二十四孝"之程孟宗故里,便可見一森森古寺,盤座於"峰巒結固,林木盤錯"之間,這便是"仙畫"所在地寶梵寺,這裡"景致冠一方","勘其地理,狀若蓮花",據明碑《寶梵寺修造記》稱:之所以在此擇地建寺,是因其地"幽勝",可"藏焉修焉"。
寶梵寺原名"羅漢院",始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屬佛教"禪宗"、"淨土"派。寺名為宋英宗趙曙敕封,取意為"佛中之聖,梵中之寶",後毀於戰禍。至明正統丁巳年至成化丙戌年(1466)間,才有僧人海舟、清澄二人廣納功果,相繼帶領弟子在原"羅漢院"基礎上,續建廟宇,重振佛事。除經樓、金剛殿、佛像等遭受毀損外,其餘建築保存完好,近3000平方米,勘定保護範圍14000平方米。山門鎏金三字大匾"寶梵寺"為當代書法大師沙孟海先生所書,"畫苑仙蹤"匾額為當代書畫家譚建丞題寫。寺內其餘數十副匾額、楹聯,多是"書法之鄉"名家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