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最不可赦的罪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找回情感的原點——再話寶姐姐
不知是不是看紅樓看的太多了,年輕的我,很有些神經質,無故尋愁覓恨。也由於性格的關係,很偏愛黛玉這個角色。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和閱讀次數的增加,漸漸地我開始喜歡起每個人物來,正如雪芹先生所言,「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每個女人的命運都是那麼另人疼惜。而作為眾釵之首之一的寶釵,更是令人惋惜。
寶釵最不可赦的罪過就是破壞了寶黛的婚姻嗎?
自古紅樓愛好者,揚林而抑薛者,不在少數,以為其奸詐陰險,滿腦子仕途經濟,為了得到寶二奶奶的位置,不惜破壞寶黛的愛情。這些都成為了一個反面的角色。然我覺得雪芹先生在描寫刻畫這個人物時,是懷着一種尊敬和同情的心態去寫的。
她生活在那樣的時代,從小受着那時道德的教導,所以規勸寶玉立身揚名,本也無可厚非,正如今天,我們的父輩哪個人不是教導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的工作和穩定的生活呢。
寶釵是個理智的人,封建道德在她的腦中根深蒂固,這也和她的家庭教育有關,聰明伶俐的她從小受着傳統的教育,以為女人就要三從四德,男人就應該立身揚名,從這一點看,她更可憐,反而不如沒有父母的黛玉在性格的發展上更自由些。
記得有一次她教導黛玉看雜書不好,黛玉很感激她的真誠,並且說:「…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時候,又無姐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有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我。..」可見黛玉在賈府少有人教導,在加上她敏感的個性和寄人籬下的生活,自然形成了自由脫俗的性格。而寶釵卻不同,生於富貴之家,從小受着嚴格的封建貴族教育,因為那時的女孩兒是要送進宮去的,所以每個貴族家庭對女孩的培養自是更下一番工夫,如此嚴格而緊密的教育和薰陶,怎麼能不造就她那樣的的性格和思想。
其實寶釵這個仕途經濟的思想沒有必要指責,如果都不要了仕途經濟,所有的人都只享受花前月下了,那國還將國下去嗎?所以任何一個時代,都必須追求這個「仕途經濟」。只不過現在的提法更冠冕堂皇,其實我們私下說起來不也是嘻嘻哈哈的嗎?除非回到真正的原始社會,人人真的平等而沒有欲望。但那樣的社會後來的人誰又能適應呢?花前月下固然好,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如林妹妹那樣的身體還不會餓死嗎?所以只要人有欲望,就會有國家,就會有階級,有階級有不能離開仕途經濟。如今的女性立身仕途,致力經濟的越來越多了啊。這本就是件無可厚非的事。當然這是以現代的觀點看,如果把我們置身在紅樓里,那就更不該以現代的人的觀點去批評一個三百多年前的人了。
儘管寶釵從小受着封建道德的教育,謹慎地固守着她所崇尚的道德,但她畢竟也是個涉世不深的少女,有着超群的天資麗質,她一樣嚮往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很多時候流露出真實的純真的感情。如寶玉遭了父親的鞭笞之後,即使襲人都對王夫人說「論理寶二爺也得老爺教訓教訓才好呢。要老爺再不管,不知將來還要做出什麼事來呢。」但寶釵卻沒有向任何人表示過她贊成賈政的這一行為,卻丟掉了以往莊重的舉止,對寶玉的受笞表露了深摯的同情和疼惜。情不自禁地表露出少女的情懷。「寶釵見他睜開眼說話,不像先時,心中也寬慰了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着,心裡也——』剛說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覺眼圈微紅,雙腮帶赤,低頭不語了。」這段描寫,寶釵天真的本性的一面躍然紙上。
寶釵最不可赦的罪過就是破壞了寶黛的婚姻。然整個一個大觀園惟有寶玉一個男人,而寶玉又是個如此多情的公子,自然就是那些女孩愛慕的對象了,那些丫鬟尚且可以一個個暗戀寶玉,而最優秀的寶釵為什麼不可以愛他呢,在愛情這個方面,寶釵和黛玉有着同樣的競爭機會。只不過她的優勢更大一些,因為她有着健康的身體,溫柔的性格,家境更不用說了,不過賈府似乎對家境不太在意,只要女孩好就行。
儘管她有着這些優越的條件,但她的婚姻依然不能自己決定,這點她自己很清楚,畢竟她從小就受的這個教育,並且將來也會成為王夫人那樣的老太太。然她的愛由不得自己決定,同樣是個弱者,命運不在自己手中掌握。由於她所受的教育和所具備的涵養,使她在賈府上下得到了一致的好評,這也為她後來的結果打好了基礎,這些都是和她的所受教育和所形成的性格有關。其實賈母從正常的人的角度,更疼愛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黛玉,但是黛玉之所以沒有被賈母選擇,更重要的還是她的身體狀況,試想哪個不希望兒子孫子娶個身體健康能傳宗接代的媳婦呢。
寶釵由於她的受教育經歷,使她形成了寬容、隨和、豁達大度。但這些又被許多人認為成為奸詐虛偽。「寶釵撲蝶」一節就成了她奸詐險惡的典型例子。本來餞春之日,黛玉為到,寶釵受大家之託去瀟湘館邀請黛玉,但將到時,看到寶玉先進去了,自覺不便,就折身回來了,看到一個可愛的大蝴蝶翩躚起舞,甚為喜愛,就一路追去,一直追到滴翠亭,而偷聽了小紅的私情話。她對這種自由戀愛深為不然,但也不願招惹是非,正巧此時亭內人推窗而看,她退之不迭,才裝了追趕黛玉的樣子,笑着叫道:「顰兒,我看你往哪裡藏!」使小紅懷疑自己的話被小心眼兒的黛玉聽了去。
很多人以為這是寶釵有意預謀的。其實不然,寶釵當時要金蟬脫殼,逃離是非之地,又想對亭內的小紅表白自己什麼也沒有聽到,所以必須裝了剛追人來的樣子,找個追逐的對象,因為剛是為找黛玉而去,又為不去瀟湘而轉念,這段時間,她的思想里想到的一直是黛玉,所以在那一瞬間,黛玉的名字便下意識的脫口而出了。
儘管寶釵得到了和寶玉的婚姻,但作為黛玉的替身出嫁也是很可悲的事情,如果不按後續之章節看,不是作為替身而嫁的,但寶玉念念不忘的是黛玉,她同樣一直是黛玉的替身,作為一個戀愛者其實她也是很可憐的,但她對自己的終身不能選擇,儘管她贏得了寶玉,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人們往往以現代的眼光去看古時的人,試想她若能生於現代,她未必會愛上寶玉,因為她可接觸的對象是無限的,命運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然她並非生於二十一世紀,而是生長於十七世紀,如果真如續書所寫,寶釵將如李紈一樣,夜夜孤燈受着一個望子成龍的夢。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賈家中道復興,無非是續書者的美好願望。據史書載,被抄沒的人家的女眷,如同家裡的器物一樣,被抄為官家的財產,為奴為婢為營伎,或者被拍賣。如果真的那樣的話,寶釵的命運豈不更慘,反而不如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更幸運。
嗚呼哀哉!眾多的紅樓女兒啊,永遠都是後來者哀悼的精靈。[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