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企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實時企業是個專用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作為世界知名的IT諮詢顧問公司,Gartner曾提出過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管理理念,如ERP、CRM、 ERPII等。在2002年末,經過大量不同背景、不同學科的分析員長期的調查研究,Gartner總結歸納出一個對企業管理必將產生深遠影響的業務概念 RTE(實時企業)。Gartner將實時企業定義為:實時企業是一家通過使用最新信息來積極地消除其關鍵性業務流程中的管理與執行中的延遲從而展開競爭的企業。簡而言之,RTE並不是一項技術,而是一種業務能力。
實時企業是四個字的關聯詞,並不是指一個企業,而是指運營企業的一個理念。這個理念也可以說是一種企業文化,管理哲學。這個理念就是企業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隨時可以了解企業的競爭環境,企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進出情況,並根據以前的經驗,作出正確而快速的反映。實時企業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企業建立一套「企業神經系統」。
實時企業的特點
所謂RTE第一是提高信息能見度,第二是提高信息準確度,第三是提高信息及時度,第四是提高信息集成度。
RTE可以讓企業體驗到信息快速流動的價值,這是對企業巨大的回報。信息的一路直下可以消除企業經營部門的「隔山賣牛」——因為貫穿企業的目標成本管理使他的報價有數據可依;可以改善僵硬、反應遲鈍的產品生產線——因為從設計到管理,依據定額進行採購、生產和配置就行了。數字存在(「點擊」)提供的是速度和便利,RTE使企業有能力以清晰和系統化的方式捕捉價值,當信息能見度提高了,信息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當企業信息積累到一定程度,建立自己的數據 倉庫,通過數據挖掘就可以很好地輔助決策,最終提升企業運做的速度和準確性。依據「馬太效應」,企業從此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實時處理的需求
數字企業依據數字信息進行決策,只有在需要的時間(新穎性、及時性)以需要的形式(詳盡性、呈現性)提供的所需內容(完整性、相關性、準確性)的信息才是具有時間價值的信息。
處理的需求。包含實時處理的速度,數據的淨化、轉換以及可測量性。在處理需求中,最主要的需求是對運行數據存取以及將其轉換成有用信息的過程。當大量數 據傳輸占用網絡服務資源時,就有剝奪企業重要的交易處理的風險,所以信息發布形式的選擇是不可忽略的話題。對於數據還要保證它們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修正對 出現在不同數據庫中不唯一的定義。
廣泛聯繫的需求。指企業連通性,即實時和分時連接寬泛數據源的能力。實時分析要求從大量的潛在資源中綜 合數據,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異構數據庫,它們的存在可能是因為企業在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支持由不同的軟件供應商分別為其開發的ERP、CRM、PDM等系統。作為一個生態整體,能從儘可能多的資源中動態地存取數據,並確保信息的存取對分析來說是有效的。
動態元數據架構的需求。它是從企業的所有數據源中交換信息,並保持歷史相關正確性的關鍵。綜合是信息智能化的關鍵,而元數據管理又是成功綜合的關鍵,它保證了動態數據和其它結構成分交換的兼容性,並使得 準確性最大化,保證系統整體內存的餘留。動態的元數據結構會成為各種系統,如數據源,模塊工具,分析工具,以及應用程序,甚至是系統發生改變和轉換新用戶 及權限時的關鍵。
有效管理的需求。實時企業應能管理各種實時分析結構成分,能自動進行系統的備份和維護。
實時操作的限制
實時操作暗示了在信息和行動之間的一種較緊的聯繫。當今企業正在事實上力圖實現實時操作,以期跨越生意程序、功能領域、地理學和公司實體,使管理者們可 以獲得有關買賣活動的快速資訊和精確計量能力,來面對訂單、提供製造需求給製造業、處理繼續買賣活動,並提供對收入的洞察。但目前企業內外的交易和活動並未實現完全整合,例如售賣預測不可能與財政的報告或製造業的系統整合。於是數字化在企業中往往表現為單一層面的改良操作,在企業制定計劃和形成策略的過程 中,管理者的經驗往往是各個環節的粘合劑,指令的下達也就往往依賴特定人員的隱性知識。因此,實時操作受到了挑戰,企業很多的努力和投資在運作中被無形消 散,一方面運用信息技術收集的大量數據靜靜地躺在機器中無人問津,另一方面決策支持信息嚴重匱乏。
實際上,決策需要的是從海量信息中挖掘 出來的少量有用信息,因此實現實時操作的關鍵就是具備進行數據挖掘的條件,條件涉及兩方面:一是有數據,二是有工具。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為企業收集、管理 數據提供了條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建立數據倉庫、數據集市,定期進行數據倉庫的維護,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如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探索者)可以根據權限進 行數據分類、匯總、挖掘使用,從而獲得有用信息。因此如何才能建立支持RTE的環境,如何才能實現信息的源點採集和歷史數據的定期轉儲,如何才能保證企業 員工參與到企業的數字化運作中是企業實現RET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實時企業的實踐
RTE的實踐早已開始。比如,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就已經提出了JIT(Justintime)的概念,即是一個實時生產製造的概念,它協助企業將壓到最低,速度提到最快,質量提升到最高,與RTE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當時JIT並沒有互聯網等IT的實現 技術。而.Com經濟泡沫破滅以後,互聯網並沒有消亡,甚至沒有放緩發展的步伐,它已經被企業內化了,互聯網的內化也在協助企業消除關鍵流程中的延遲。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