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寵物灰頰冠白瞼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灰頰冠白瞼猴(學名:Lophocebus albigena):共有3個亞種。雄性頭體長54-73厘米,雌性頭體長43-62厘米;尾長73-100厘米;雄性體重6-10千克,雌性體重4-7千克。是一種大型的樹棲猴子,四肢長,豎起的尾巴比它的身體更長,它們的眼瞼是白色的,有明顯聳立的頭冠毛,故得名。兩頰通常是灰色,臉是黑色。

集群生活,一般由15隻組成一個家族群,由一雄性灰頰冠白瞼猴擔任首領。食物主要有:果子、堅果、種籽、樹葉、嫩樹枝。分布於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赤道幾內亞、坦桑尼亞聯合等等國家。[1]

形態特徵

灰頰冠白瞼猴共有3個亞種。雄性頭體長54-73厘米,雌性頭體長43-62厘米;尾長73-100厘米;雄性體重6-10千克,雌性體重4-7千克。是一種大型的樹棲猴子,四肢長,豎起的尾巴比它的身體更長它們的眼瞼是白色的有明顯聳立的頭冠毛,故得名。兩頰通常是灰色,臉是黑色。全身幾乎都是黑色的毛,肩部通常披有淺棕至棕色的長毛,各亞種間在肩部的顏色都有變化和不同,從灰色至棕色。腹部略淺。吻部較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尾巴不具纏繞性,一般情況總是豎立着彎曲在背部上方。

雌性略小,體型比雄性更纖細,雄性的喉嚨有專門氣囊,可以響亮的擴增並清楚地通告它的族群的存在和位置。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

棲息環境

棲息於非洲,從平原至低丘臨近水源的地區、僻靜有食的各種環境都有棲息。喜歡生活在林灌地帶,特別是夾雜着溪河的溝谷,攀藤綠樹的廣闊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場所。

生活習性

白瞼猴集群生活,一般由15隻組成一個家族群,由一雄性冠白瞼猴擔任首領。在關係密切的群體之中,內部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它們常愛攀藤上樹,喜覓峭壁岩洞,其活動範圍很大。猴群在集體行動時,會有一「哨兵」站在高處放哨,若發現異常情況,即會發出信號,招喚猴群迅速轉移。如果情況緊急,會憑藉它們攀崖越險的熟練本領,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猴群成員會彼此梳毛和互相撫摸,白天活動,在清晨和黃昏時最活躍。從表面上看,它們通常總是行動緩慢,不慌不忙的。但是實際上它們動作敏捷,速度和反應都很快。

冠白瞼猴的食物主要有:果子、堅果、種籽、樹葉、嫩樹枝。該物種會破開樹皮或朽木尋找螞蟻、螞蟻幼蟲和毛毛蟲,也偶爾被記錄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它們有寬大的頰囊,可以用來貯存食物。

在每年的7-8月繁殖,雨季時產仔。孕期6個月,通常產1仔。

亞種分化

灰頰冠白瞼猴(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灰頰冠白瞼猴指名亞種 Lophocebus albigena albigena Gray, 1850

2,灰頰冠白瞼猴烏干達亞種 Lophocebus albigena ugandae Lydekker, 1900

3,灰頰冠白瞼猴喀麥隆亞種 Lophocebus albigena osmani Groves, 1978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分布範圍

分布於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加蓬、盧旺達、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