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寵物狗比利時牧羊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比利時牧羊犬(英文名:Belgian Shepherd Dog)是體形略小於德國牧羊犬的一種多才能非常聰明和易於訓練的犬種,其外貌優美、強壯、靈活而肌肉發達,機警而充滿活力、勇敢,永遠不知疲倦的特點使其可以從事不同作業。

民間養犬愛好者也將格羅安達犬作為休閒、運動的寵物飼養。比利時牧羊犬有四種不同的類型即短毛種(比利時馬里努阿犬)黑色長毛種(比利時格羅安達犬)雜色長毛種(比利時坦比連犬)和剛毛種(比利時拉坎諾斯牧羊犬)

起源

依據比利時牧羊犬(Belgian Shepherd Dog)的歷史與起源,馬里努阿犬是比利時牧羊犬的一種。所以,比利時牧羊犬不單指馬里努阿犬,也不單指格羅安達犬(Belgian Groenendael)。比較統一的說法認為,比利時牧羊犬是牧人用從中歐或當地的馬士提夫犬(Mastiff)與13世紀從英國引進的獵鹿犬(Deerhound)雜交而形成的。

19世紀之前,比利時境內已存在許多與牧羊犬極為相關的品種。後來,由於守護羊群的需要減少,飼養者將這些牧羊犬配種改良處4種不同顏色被毛的基本犬種,即黑色長毛種,短毛種,雜色長毛種和剛毛種。犬迷們把這些犬種認為是同一品種的不同形態。美國則把這四種形態視為各自不同的品種。20世紀初以前,比利時牧羊犬在比利時附近被廣泛的用來看守羊群,現在則主要被用在軍警界,或被個人用來護身。[1]

發展過程

比利時牧羊犬( Groenendael又稱為chien de berger)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初,那個時候和許多其他的牧羊犬如內陸牧羊犬等被記錄於血統簿,並開始參加犬展。

長毛的黑比利時牧羊犬的存活至今歸功於魯塞爾城外的飯店老闆同時又是Chateau Groenendael主人的尼可拉斯諾斯。他購買了被認為是這些長毛黑犬之鼻祖的「Picard d'Uccle」和「Petite」,還建起了一個興旺的犬場。這個犬場可追溯到1893年,也就是比利時牧羊犬俱樂部接受關於比利時牧羊犬最初標準的那一年。「Picard d'Uccle」與「Petite」聯姻,生下了優秀的後代「pitt」、「baronne」和「duc de gronendael」。它還和它的女兒及本區域的其他犬養育出了歷代,形成了今天所見的血統譜系。這個譜系形成了這些美麗的黑色長毛牧羊犬的基礎。

1910年,官方為之定名為「Groenendael」。

1912年,比利時牧羊犬作為一個犬種,第一次被美國養犬俱樂部(AKC)登記註冊。

1914 年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許多犬主的努力結果遭到破壞,致使比利時牧羊犬的繁殖規定沒有被貫徹執行,主要表現在不同品種之間的比利時牧羊犬出現雜交;同時,對犬的認證也忽視了犬被毛的顏色和類型,沒有嚴格按照不同品種的標準進行選種選配,這就導致在同一窩犬中出現不同毛色類型的仔犬,使得這些仔犬無法遺傳其父母的特性。

1939 年 ~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又造成人們在一戰後篩選出的有價值血統犬的丟失,這在四個品種的比利時牧羊犬中都有存在。

1959年,根據比利時牧羊犬良好的發展態勢,AKC對比利時牧羊犬進行第二次登記註冊:它將比利時牧羊犬分為不同的品種,並規定馬里努阿犬和特佛倫犬仍保持它們最初的名稱,而格羅安達犬則被重新命名為比利時牧羊犬,拉肯努阿犬不被承認。

1965年,AKC馬里努阿犬俱樂部給馬里努阿犬制訂了詳細的AKC標準,並將它列入工作犬群,1983年又將馬里努阿犬列入牧羊犬群。

20世紀後期,馬里努阿犬優越的工作品質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它從最初的牧羊犬、護衛犬開始變成軍犬、警犬,開始衝擊德國牧羊犬一統天下的格局。如今,FCI(世界養犬聯盟)以及世界許多國家或地區的養犬組織已承認了比利時牧羊犬,而BKC(俄羅斯養犬俱樂部)和UKC(美國聯邦養犬俱樂部)只承認所有的比利時牧羊犬是一個單獨的品種。

外部特徵

比利時牧羊犬比較典型的特徵是:都是立耳。四種比利時牧羊犬除被毛有明顯區別外,其他共同特徵包括以下方面:

頭:長且鼓,輪廓分明;吻部漸呈錐形,前額直,鼻樑中等但仍可見;雙唇緊閉,面額光滑。 [1]

眼:大小適中,杏仁眼,褐色,黑眼窩。 [1]

耳:高聳頭頂,直且硬,三角形。 [1]

身體:強壯但不笨重,頸長,胸不寬;肌肉結實發達;頭部姿態高傲,背寬且直,強健有力;臀部微呈下斜。 [1]

四肢:圓腳,腳趾緊密。後肢有力而不笨重。 [1]

尾:中長,根部強健;放鬆時下垂,無彎曲或勾形。 [1]

被毛:濃密,下毛綿密。大腿有鬚毛。

毛色

格羅安達犬——全黑。

拉肯努阿犬——淺黃褐色,在吻部和尾部帶黑色花斑。

馬里努阿犬——黃褐色夾雜黑斑。

特佛倫犬——淺黃褐色均勻夾雜黑色(最佳)。

體高與體重

公犬:60 厘米 ~66 厘米;母犬:56 厘米 ~62 厘米。

體重:28 千克 ~35 千克。

性情

比利時牧羊犬神經緊張、敏感而衝動,對刺激反應特別敏銳。表現為:警戒專注,個性倔強;對主人忠心耿耿,對陌生人偶爾有攻擊性行為;精力充沛、聰敏靈活熱情,需要大量運動。概括起來,比利時牧羊犬的性格就是:非常熱愛它的主人。在《比利時牧羊犬的一百年》中,Jean Marie Vansbutsele 這樣寫道:「比利時牧羊犬……極高的靈敏性,這個特性勝過其他任何品種,它還富有愛心。」

基於比利時牧羊犬的這種特性,圈養對於犬的個性發展和訓練很不利。在四個不同類型的比利時牧羊犬中,個性最強的當數馬里努阿犬,它比其他三個品種要強且自信,它非常敏感,不可粗暴對待。訓練時必須嚴格溫和,極需耐心。

用途

20世紀以前,比利時牧羊犬在比利時被廣泛地用來看守羊群、護衛和放牧,20 世紀初期,比利時牧羊犬開始被用於警衛和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千上萬的比利時牧羊犬在軍隊中服役,它們被當做傳令犬、偵察犬、邊境巡邏犬和戰地救護犬等。20世紀50年代開始,比利時牧羊犬被用於多種用途,如軍警界,或被酒館老闆用來護身,同時在家庭犬方面也深受喜愛。

如今,比利時牧羊犬被當做牧羊犬、警衛犬、警犬、追蹤犬、搜索和救護犬、海關搜毒犬等。尤其以馬里努阿犬最為明顯,比利時軍隊中的500多頭軍犬,多數是馬里努阿犬;德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的警(軍)犬中,馬里努阿犬仍占有相當的比例。20世紀末期,我國開始從國外引進馬里努阿犬,並應用於警方、軍方、海關等,民間的愛犬人士也不示弱,他們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自己喜愛的馬里努阿犬,用於運動、看家護院等。2000年,天津警犬隊的一頭比利時牧羊犬在「全國首屆警犬比賽」中取得搜捕項目第四名的好成績,說明比利時牧羊犬具有很高的警用價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