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寵物紫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貂(學名:Martes zibellina):體長約40厘米,體重約1千克,尾長12厘米,壽命8-15年左右。屬中小型獸類,軀體細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耳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體毛柔軟,無斑紋。前後足均5指(趾);爪鋒利,不可伸縮。

紫貂是一種特產於亞洲北部的貂屬動物,在白天活動和獵食。通過嗅覺和聽覺獵取小型獵物,包括鼠類、小鳥和魚類。有時也吃漿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築巢,在天氣惡劣或遭遇捕殺時,它們會躲在巢穴中,甚至將食物儲藏在裡面。紫貂的皮毛稱為貂皮,在中國只產於東北地區,與「人參、鹿茸」並稱為「東北三寶」。廣泛分布於烏拉爾山、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

形態特徵

紫貂身長約40厘米,體重約1千克,尾長12厘米壽命8-15年左右。身體細長,四肢短健[1]後肢比前肢稍長,前後肢均具五趾,還具有肉墊彎曲的利爪有半伸縮性,十分銳利非常適於爬樹。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耳緣後方分層眼睛大而有神,尾巴粗大而尾毛蓬鬆約占體長的30-40%。尾毛蓬鬆

野生的紫貂全身為棕黑色或褐色(家養的紫貂有黑、白、藍、黃等顏色);稍摻有白色針毛;頭部淡灰褐色,耳緣污白色,具黃色或黃白色喉斑;頦部被毛色調為帶橙黃色的褐色;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冬毛緻密,被毛豐厚,全身毛被呈棕褐色,胸部、腹部及體側色澤一致,白色針毛散布於全身。

棲息環境

紫貂主要生活在海拔800-1600米的氣候寒冷的亞寒帶針葉林與針闊葉混交林地帶,地處北緯41°以北。大興安嶺和部分小興安嶺及阿爾泰山,屬於亞寒帶針葉林地帶,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間,山勢綿亘蜿蜒,溪流密布如網,河流兩岸植被豐富,林木茂盛,氣候寒冷,為典型的雪林氣候。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屬於針闊葉混交林地帶,海拔高度1000-1600米左右,氣候因距海洋較近,比較濕潤涼爽,植被異常豐富,有較大的喬木紅松、白松、杉松等,還有櫟、椴、樺、柞、榆和槐等樹種,灌木林和其他植被也比較豐富。還有種類繁多的動物種群。

生活習性

紫貂善於攀樹,行動敏捷靈巧,活動於密林深處。築巢於石縫、樹洞及樹根下;通常營定居生活,但因食物的豐度和氣候變化而常遊蕩遷移,亦常住簡單的臨時休息的巢穴。除交配期外,多獨居;其視、聽敏銳,行動快捷,一受驚擾,瞬間便消失在樹林中。晝夜均能活動覓食,但以夜間居多。食物短缺時,白天也出來獵食,活動範圍在5-10平方公里之內。多在地上捕捉獵物,攀援爬樹也很靈活。冬季食物短缺時,就遷移到低山地帶,待天氣轉暖時再返回。

紫貂在地面行動時的步態主要有小步跑和跑跳步兩種,行進中總是跑跑停停、邊嗅邊看,有時昂首向四周張望。捕食和避敵的時候則連跑帶跳,一般縱跳可達30厘米左右,也有人認為它可以跳到2米遠。它的足跡在深雪中為一個深窩,在略覆薄雪的冰面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爪痕。主要天敵是黃喉貂和猛禽。

紫貂的食物以小型鳥獸為主,亦採食昆蟲及松籽、漿果等植物性食物。以松鼠、花鼠、田鼠、姬鼠、鼠兔、野兔、雉雞、松雞、小鳥、鳥卵和昆蟲等為食,有時也捕魚,採食蜂蜜、各類堅果和漿果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芬蘭、日本(北海道)、韓國、朝鮮、蒙古、波蘭、俄羅斯聯邦。

中國僅見於黑龍江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老爺嶺、張廣才嶺、完達山,吉林的長白山和遼寧的桓仁縣境內氣候寒冷的林海雪原中,以及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地等,呈間斷性分布。

繁殖方式

紫貂多在樹洞中或石堆上築巢。除了雌獸生育兒女時在石堆或樹洞中築窩外,其它季節都過着四處流浪的生活。常以石縫、石洞、石塘、樹洞等作為臨時住處,洞內乾淨、清潔,還分為倉庫、廁所和臥室等,臥室呈小圓形,直徑20-25厘米,裡面鋪墊有草、鳥羽和獸毛等,洞口常有入口與出口之別,活動範圍一般在5-10公里左右。

在春季有假髮情現象,真正的發情交配期是6至8月間。雌貂妊娠期約229-276天,受精卵有滯育期,至翌年2-3月間才能着床發育。紫貂每產2-4仔,但1-3仔居多。據飼養觀察,3-6歲的母貂產仔率最高,7-10歲的雌貂仍有產仔能力。雄性約3歲半性成熟,雌貂要早些。壽命為16-18年。

亞種分化

紫貂(19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紫貂阿穆爾亞種 Martes zibellina amurensis Dybowsky, 1922

2,紫貂安加拉河亞種 Martes zibellina angarensis Timofeev & Nadeev, 1955

3,紫貂烏蘇里江亞種 Martes zibellina arsenjevi Kuznetsov, 1944

4,紫貂阿爾泰亞種 Marteszibellinaaverini Bashanov, 1943

5,紫貂日本千島亞種 Martes zibellina brachyura Temminck, 1844

6,紫貂長白山亞種 Martes zibellina hamgyenensis Kishida, 1927

7,紫貂西伯利亞亞種 Martes zibellina ilimpiensis Timofeev & Nadeev, 1955

8,紫貂雅庫特亞種 Martes zibellina jakutensis Novikov, 1956

9,紫貂勘察加亞種 Martes zibellina kamtschadalica Birula, 1919

10,紫貂小興安嶺亞種 Martes zibellina linkouensis Ma & Wu, 1981

11,紫貂色楞格河亞種 Martes zibellina obscura Timofeev & Nadeev, 1955

12,紫貂大興安嶺亞種 Martes zibellina princeps Birula, 1922

13,紫貂薩哈林島亞種 Marteszibellinasahalinensis Ognev, 1925

14,紫貂薩顏山亞種 Martes zibellina sajanensis Ognev, 1925

15,紫貂鄂霍次克海亞種 Martes zibellina schantaricus Kuznetsov, 1941

16,紫貂托木斯克亞種 Martes zibellina tomensis Timofeev & Nadeev, 1955

17,紫貂通古斯亞種 Martes zibellina tungussensis Kuznetsov, 1944

18,紫貂葉尼塞河亞種 Martes zibellina yeniseensis Ognev, 1925

19,紫貂指名亞種 Martes zibellina zibellina Linnaeus, 1758

種群現狀

種群數量

在動物園人工繁殖養紫貂的不多。1957年中國吉林特產研究所開始進行籠養紫貂繁殖試驗,先後多次共引進野生紫貂250餘只,這些野生種貂主要來自長白山區,於1965年獲得籠養繁殖的後代;1963-1967年由黑龍江省橫道河子野牲飼養場引進8隻小興安嶺紫貂;1972年又引進2隻新疆的阿爾泰紫貂,並於20世紀80年代又連續獲得了阿爾泰紫貂和長白山紫貂的雜種後代。吉林特產研究所的籠養紫貂繁殖群已達500多隻。

由於紫貂的繁殖力不算太強,加上長期大量獵捕,以及大面積採伐森林和噴灑鼠藥所造成的污染,使其數量銳減。根據20世紀70年代初貂皮收購記錄的分布來看,大興安嶺紫貂產量約占總收購量的10%;長白山紫貂產量約占30%,主產區為中國吉林省撫松、長白、蛟河、敦化、安圖、和龍等縣和黑龍江省五常市;小興安嶺紫貂產量占總收購量的60%以上,主產區是尚志、方正、延壽、寧安、海林、林口、依蘭等縣及伊春市。新疆阿爾泰紫貂的產量未作統計。根據貂皮收購資料估計,若獵捕率為25%-30%,則中國東北紫貂資源儲量約6000隻左右。

在紫貂中國分布區內的自然保護區主要有黑龍江的呼中、汗馬、諾敏河、洪河、山河、鏡泊湖、豐林、龍鳳湖和吉林長白山老向頂子等自然保護區。

保護措施

加強保護,因貂皮價值很高易受盜獵,對紫貂保護來說嚴格執法尤其重要;

加強其棲息地保護。中國雖無專為保護紫貂建立的保護區,但紫貂資源較豐富的自然保護區管理中應列入紫貂專項管理計劃,以保證紫貂種群的恢復;

可考慮在原有紫貂分布而且棲息條件適宜的地區有計劃地進行重引回項目,以利種群恢復;

發展紫貂養殖事業,解決市場對紫貂的需求,並有利於野生種群的保護。

經濟價值

貂皮為名貴裘皮,且為中國傳統的出口裘皮種類之一。在國際毛皮商品中,貂皮價格最高。世界商人把貂皮當黃金一樣儲備,因而也有「軟黃金」之稱。

在中國古代,皇帝的侍從們愛用貂的尾巴來做帽的裝飾。《晉書˙趙王倫傳》中記載,當時由於任官太濫,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們諷刺道:「貂不足,狗尾續。」,「狗尾續貂」這句成語就來自於此。在清朝,有過嚴格規定,只有高官顯爵才能穿着貂皮,以少數毛皮來抬高少數統治者的身價。實際上,當時官府壟斷了貂皮的生產,因此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說法:「頭品玄狐二品貂、三品四品穿倭刀。」(倭刀是青狐的別稱,毛色兼黃黑,貴重次於玄狐)。

紫貂是一種珍貴而稀有的毛皮獸。在中國被譽為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一。早在1929年,前蘇聯解決了紫貂的籠養繁殖問題,並實現企業化飼養經營,它被定為首要發展品種之一。俄羅斯紫貂皮年產量約15萬張,在國際上處於壟斷地位。從1957年開始中國在北京房山野生動物飼養場、遼寧金州野生動物飼養場、吉林省特產研究所等單位引進野生紫貂馴養,1965年首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獲得籠養繁殖成功。以後集中在該所進行研究和擴繁,已成為全國惟一的紫貂種源基地。由於紫貂皮歷來是毛皮中的珍品,馳名中外,被譽為毛皮之冠,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一直比較平穩,每張皮售價為150-300美元。隨着世界範圍內需求量的增加,養殖紫貂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中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已將紫貂列為國家 I 級重點保護動物。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