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寵物金竹馴狐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竹馴狐猴(學名:Hapalemur aureus):是一種小型狐猴,頭尾全長52-85厘米,頭體長28-45 厘米,體重1-1.5 千克,只有小貓大小。生活在竹子茂密的雨林中而且生性好動,一天之內平均移動距離在400米左右。被毛濃密,橙黃色的和豆子一樣的圓眼睛,尾長超過體長,尾毛密而長,眼大;吻部延長,形似狐嘴;外耳殼被毛濃密;後肢長於前肢,指、趾具扁指甲;有36個牙齒,缺上門齒。

棲息於熱帶雨林或乾燥的森林或灌叢,也有的生活在竹林、蘆葦區或無林的山地。白天或夜間活動,吃昆蟲、果實、蘆葦、樹葉,偶爾吃小鳥。單獨或以家庭方式結群。有蟄伏現象,雌性在每年的6-7月繁殖,每胎產1-2仔,妊娠期120-129天。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

簡介

金竹馴狐猴算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依靠竹子生活的靈長類動物,它們在幼年時期就喜歡吃竹子上的嫩葉和竹筍,而成年後尤其喜歡棲息地土生土長的巨竹,雖然偶爾也會吃水果和其他植物,但是食譜中的78%都是巨竹,因此它們大多成群的居住在巨竹林中。[1]

形態特徵

金竹馴狐猴是一種小型狐猴,頭尾全長52-85厘米頭體長28-45 厘米,體重1-1.5 千克,只有小貓大小背部皮毛淺橙色,有灰色至褐色針毛下體黃色。臉頰黑色,有很短的口吻眉毛、臉頰和喉部金黃色,毛茸茸的短耳朵。通常雄性和雌性有相似的外觀,但雌性上體往往稍微更灰。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馬達加斯加潮濕的熱帶雨林中和竹林中。

生活習性

金竹馴狐猴結群活動,成員在2-6隻之間,通常是3、4隻,包括一對成年狐猴、幾隻亞成年狐猴和狐猴幼崽。生活在竹子茂密的雨林中而且生性好動,一天之內平均移動距離在400米左右。

食嫩梢,攀緣植物和當地特有的巨型竹。主食是竹筍和竹葉。其食物成分中78%是巨竹,10%是其他竹子,還包括3%的樹葉、4%的水果和5%的其他食物。是世界上少數幾種依賴竹子的動物之一。

繁殖方式

每年7-8月交配,母猴妊娠期大約138天,11-12月份生產,每胎1-2仔。幼猴出生的前兩個星期母猴會將它們藏在秘密地點。6個月後幼猴斷奶,跟隨族群生活,雌性的金竹馴狐猴在3歲時離開群體另覓家園。

種群現狀

約在2000年以前,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第一批移民開始砍伐樹木、開墾農田、飼養家畜,時至今日馬達加斯加的雨林面積已經縮小了近百分之八十,嚴重威脅着當地各種狐猴的生存。不過輕微的森林破壞使金竹馴狐猴獲益匪淺,因為適量的林木砍伐給竹子的生長讓出了空間,無形中增加了竹子天然林的分布密度。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分布範圍

金竹馴狐猴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物種,金竹馴狐猴最早是由西方科學家在1987年在馬達加斯加東南部發現,在拉努馬法納國家公園,於1993年被發現在Andringitra自然保護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