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寵物雪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雪貂(學名:Mustela putorius furo):平均體重0.3-2.7千克;平均體長33-41厘米,平均尾長7.6-10厘米;壽命為7-10歲。其身形細長、腿腳短小,頭形扁平、呈三角形。毛色呈野生色或白化色。白貂體形雪白、尾巴較蓬鬆、尾尖為黑色。其餘種類身上布滿褐色、黑色、白色或混色的毛。

野生雪貂的棲息地是靠近水源的森林和半林地。喜歡棲息在海拔800-16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中。極具破壞性,尤其喜愛偷獵家禽;而家養雪貂通常作為寵物餵養,或被用來驅趕洞穴中的老鼠和兔子。

寵物貂的馴養歷史不明,但很有可能在25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埃及時代原生種鼬鼠。當代仍有一些地區利用歐洲雪貂來獵捕兔子,但漸漸被馴養為寵物的寵物貂已經不適合野外生活。雪貂一詞常常讓人誤會寵物貂是全白色,其實全白的寵物貂是非常少見的。[1]

形態特徵

雪貂平均體重0.3-2.7千克;平均體長33-41厘米,平均尾長7.6-10厘米;壽命為7-10歲。身體細長,毛色呈野生色或白化色白貂體形雪白、尾巴較蓬鬆、尾尖為黑色其餘種類身上布滿褐色、黑色、白色或混色的毛體毛呈淡黃色,黑臉、足和尾巴這些特徵都被認為來源於雞貂是在北美見到的最常見的實驗種類白化雪貂粉紅眼睛、白色、隨着雪貂的生長由於皮脂腺分泌提高會變成黃色

雪貂共有34齒,有四種類型牙齒,包括上頜骨(上)牙齒和下頜(下):12顆小門齒(只有幾毫米);4顆獵食用的犬齒,用以殺死獵物;12顆用以咀嚼食物的前臼齒,用以消化較大的肉塊;6顆磨壓食物的臼齒,用於粉碎食物。每個爪子有5個不可伸縮的爪子。 雪貂的各種感官差別非常大。所有的雪貂視力都很差,區分顏色的能力很弱,僅能分辨紅色和藍色,一米外的東西基本看不清,紅眼雪貂的貂視力甚至更差,因為紅眼雪貂相當於人類的白化病患者,眼睛畏光。嗅覺非常靈敏,也有的寵物雪貂天生耳聾。

養殖的雪貂有各種各樣的毛皮顏色和圖案。七種常見的毛皮顏色的雪貂被稱為:貂、銀貂、黑貂、白貂、黑眼白貂、肉桂貂和巧克力貂。這些顏色中最常見的是黑貂。圖案類型的例子有:有針鋒圖案的暹羅貂、黑白雙色的熊貓貂、舍德蘭貂、獾貂和火焰貂。寵物雪貂會隨季節在春秋兩季換毛,冬毛細密而柔軟、夏毛稀疏且粗硬,所以寵物雪貂的耐寒能力較強。

雪貂同其它鼬科動物一樣,顯示了一些解剖學上的獨特性。包括缺乏盲腸,雄貂缺乏前列腺。它們有一對臭腺,這對腺體是雪貂潛在的防禦器官,雪貂如受到驚恐時,就可以排空,釋放臭氣。

物種簡史

雪貂最初有可能是馴養自歐洲野生林貂,也有可能是艾鼬的後裔,或是兩者的混種。線粒體DNA分析發現,雪貂約於2500年前就被馴化。

野生雪貂會聚居到一些沒有相若體型掠食者的地方,如設德蘭群島及新西蘭的一些偏遠地方。當雪貂與臭鼬共處時,很容易就會出現混種,有指新西蘭是世界上有最多野生雪貂混種的地方。1877年,新西蘭的農夫要求引進雪貂來控制兔的數量,因而在1879年進口了5隻雪貂;在1882年至1883年間,又從倫敦付運了共1217隻,但只有678隻抵達;另有198隻由墨爾本送來。運送期間,雪貂與歐洲水貂交配,生下了一些能在野外生存的混種。在1884年及1886年,接近4000隻雪貂被放生,結果當兔子數量下降後,它們開始掠食其他當地的野生動物,如鳥類。

屋大維也曾於公元前60年命令將雪貂等動物送到巴利阿里群島控制兔患。在2009年,赫爾辛基亦開始嘗試使用雪貂來限制兔的數量。在一些出現兔患的國家,如今仍在使用雪貂來狩獵,但在有些國家,則已禁止這種狩獵方式,因為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

雪貂(Mustela Pulourius Furo)的馴化史已有超過兩千年,因其兇猛的食肉動物本性,很長一段時間內,雪貂都作為打獵的助手而不是家養的寵物進行馴養。

據記載,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就開始有貴族將雪貂馴養為家養小寵物,不過非常少見。因為將一種外形可愛但是性情兇猛的小動物馴養得溫順聽話是需要花大量時間的,普通人沒有這樣的精力。達芬奇的名畫《抱白貂的女人》中,米蘭莫羅公爵的情人就懷抱着一隻漂亮的白貂,可見將雪貂作為家養寵物的歷史從500多年前的歐洲就開始了。大規模地將雪貂作為寵物馴養使其進入普通家庭則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紐約的瑪雪兒(Marshall)家族自1939年起便開始在自家農場裡養貂,那時大多數農夫都養貂當作打獵的幫手,但出於對雪貂的喜愛,瑪雪兒開始將其作為自家的小寵物馴養。

慢慢地,雪貂作為家養小寵物越來越受歡迎。瑪雪兒家族於是將興趣變成事業來經營,飼養出售高品質的寵物貂,並一直作為家族企業不斷發展。如今,瑪雪兒已經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寵物雪貂養殖場。與此同時,歐美也有越來越多的專業寵物雪貂養殖場出現,除了瑪雪兒外,比較著名的還有美國的派斯威力(path valley),丹麥的安格魯(Angora)等。

因其獨特的生理特性,作為寵物進入家庭飼養的雪貂必須經過兩個手術,即去除臭腺和節育。去除臭腺可以防止其散發作為防禦本能的臭氣,而節育是為了避免其到了繁殖期因無法正常配種而可能造成的嚴重健康問題乃至死亡。所以,對寵物雪貂來說,在出場前是否進行這兩種手術以及手術的安全性和徹底性是至關重要的。國外多採用激光手術,這樣能保證效果徹底,並避免術後感染等後遺症狀。

作為寵物的雪貂,在數十年中經過基因挑選,除了性情穩定之外,也形成了一系列穩定的皮毛花色,如蒙眼、熊貓、火焰、閃電、巧克力,純白等等。這使得雪貂作為寵物具有多樣化的個性供人挑選,滿足不同人的審美,這也是其能成為深受喜愛的家養小寵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棲息環境

野生的本土雪貂棲息地是靠近水源的森林和半林地。喜歡棲息在海拔800-16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中。做垂直遷移,冬季大雪封山,食物短缺時,就遷移到低山地帶,待天氣轉暖時再返回。作為寵物或作為人類生活中的工作動物飼養的雪貂不象野生鼬,既不需室外房屋建築,也不需跑動。它們是愛玩耍的群居動物,幼小時可群養在籠內,長大後可單獨飼養或雌、雄分開飼養。

生活習性

行為

雪貂屬夜食性動物,白天幾乎在籠子裡的吊床呼呼大睡,夜間才出來覓食。它們性情溫和、行動敏捷,好奇,愛嬉戲,跳躍自如,多在地上捕捉獵物,但攀援爬樹也很靈活。

食性

肉食性,它們祖先的原始食物便是一整隻活體動物,它們通常都會吃掉整隻動物,包括其肉、內臟、骨頭、皮膚、羽毛及毛皮。主要獵食松鼠、花鼠、田鼠、姬鼠、鼠兔、野兔、雉雞、松雞、小鳥、鳥卵和昆蟲等,雪貂的消化系統短,身體代謝很快,所以它們需要不停的補充食物。最好替它們準備含有高蛋白質營養的肉類干飼料。

聲音

有的時候會發出一種類似「咯咯」或者「咳咳」的聲音,這個是它在玩耍或者探索一個新的活動空間的時候發出來的聲音。當貂兒「咯咯」輕叫,然後手舞足蹈時,聽起來就像它在笑,這是它開心的表現。「嗡嗡」的聲音有時也表示開心,但是興奮的成分更多一些。年幼的貂兒會常發出這種聲音。有時候會發出一種嬰兒般的「呀呀」的聲音,那是一種撒嬌的聲音,軟軟的柔柔的,表示它很舒服。如果發出來「噝噝」的聲音,通常情況下是出於恐懼或者虛張聲勢的威嚇。

繁殖方式

雄性和雌性雪貂都是季節性繁殖,性活動從春季始持續5-6個月時間;雌性雪貂是刺激排卵,它的卵巢活動是依賴於反射,通過雌激素的刺激控制陰門增大和陰門退化;如果雌貂不繁殖,可保持動情4個月或更長時間;不正常的延長動情期在1.5-9個月,在缺乏雄貂的實驗室飼養條件下,可造成雌性雪貂致命的再障貧血,這是由於高血液性雌激素的緣故。

妊娠期41-43天,每個季節可獲得兩胎小仔,平均8(2-14)個,小仔出生時是瞎子、聾子,全身無毛,3-4周齡時睜眼、有聽覺,2-3周齡時乳牙長出,開始吃固體食物,6周齡斷奶,4月齡時就可達到成年體重。平均壽命為8歲。

通常雪貂的實驗和繁殖期為5至6年,而壽命約14年。在雪貂中,性別之間的體重差異很大,雄貂約有雌貂的兩倍大小。同時,同種性別雪貂也會由於季節不同,而造成占總體重30-40%的體重波動,這是因為秋天雪貂皮下蓄積了大量脂肪,而到春天脂肪就逐漸消耗。

分布範圍

原產地:非洲西北端,摩洛哥的里夫山脈(Rif)西端,從Nekor河到西撒哈拉Yebala東部的Gomara。已經引進和飼養到歐洲和其他地區。

截止2000年,在確定雪貂馴化前來自何地的研究和探索方面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據認為,白鼬可能是從歐洲本地的林鼬(Mustela putorius)馴化而來,有超過2500年前的歐洲大陸就存在雪貂的證據。當代市場上的雪貂被作為寵物飼養在家中。在歐洲,人們有時候會使用雪貂狩獵。

中國的雪貂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如黑龍江、吉林、蒙東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及長白山等地。

參考來源

  1. 雪貂波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