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客山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客山寺位於武功故城東南漆水河原畔上客山之巔,此地理位置奇特,居高遠望西山,有夕陽重現之景觀,傳說唐李世民幼時在武功讀書,在漆水河摸魚嬉水,書沒入水中,夕陽落而再現,將書曬乾,《武功八景》之一。現為武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客山寺

地 點 武功故城

地理位置特徵 奇特

性 質 武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客山勝景

春暖花開,閒遊客山,當你趟過漆水河,走進客山腳下,仰望它的雄輝蒼秀時,仿佛整個逶迤峰巒全方位迎面而來[1] 。本來是一個伸向河灣突兀的土山包,但那磅礴的氣勢,會使人清清楚楚地感覺到自己渺小了許多。攀登上陡峭的崖面,走完一段彎曲的羊腸小道,再越過一叢叢蔥蘢的灌木,踩過一片萋萋芳草,便可看見新建的三楹客山廟大殿。右前側豎立有「太宗曬書處」石碑。後可領略夕陽晚照的情景。若遇天朗氣清晚霞放飛時,客山定會給你獻上落日返照的燦爛光輝,饒有興趣。還可欣賞灑滿山頂的野花和新植的蒼松翠柏,一覽山明水靜、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漆水河谷的無限風光。每當紅日西沉,夜幕降臨之時,依山傍水的武功舊縣城早就暗了下來,性急之人已點上了燈燭。但是,立在城南遠望東南方,突兀出來的客山,卻被太陽的餘輝照射得金碧輝煌,紅彤彤一片,煞是好看。這就是《武功八景》之一,唐太宗曬書處,名曰:「客山晚照」。由武功舊縣城向東南方步行約五華里,過漆水河,就來到這座山下,崖北有一豁口可盤山而上。豁口北峰臨崖邊而居的村子叫北廟底村。南豁口山峰臨崖邊而居的村子叫南廟底村,皆因在客山廟左右而命其名。站在山下,舉首仰望它蒼秀、雄渾之勢,猶如飛來峰之姿,它突兀前伸,漆水河在此也只好繞了一個彎,向南迂迴而過,你馬上會被它的磅礴氣勢所傾倒。近幾年,為生產勞動之需求,修了一條盤山大道,可驅車而上。如抄近路,有一條羊腸小道,隱沒在一叢叢蔥鬱的灌木之間,雜草叢生,野花遍地。當你攀崖而上,登臨峰頂卻是一片向西緩坡的開闊地,新修的三間硬山式仿清建築雄居其中,新植的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陽春二月,若來此漫遊,坡坡坎坎上的油菜花黃燦燦的一片連着一片。近幾年來,村民們響應黨中央號召,實施山川秀美工程,在周圍崖邊坡地栽植的桃、李、杏、柿等,爭芳鬥豔,花紅柳綠,飛鳥啼鳴,遠眺武功舊縣城,朦朦朧朧,煙霧繚繞,你會怦然心動,頓生無限遐想,許許多多民間傳說在你的心頭縈繞,必須一吐為快。

客山晚照

據傳隋唐時期,客山就已經小有名氣,山上花木蔥茂、山下河水清清,濃郁的常青樹叢中披露着一座玲瓏小廟,名曰「客山廟」。廟的風光好,廟中講學先生的學問更好[2] 。先生姓梅,中過舉,他看透世態炎涼,不慕功名前程,專重經史子集、倫理道德而名重鄉里。因此丁家崖、鄭家崖、廟底村的村民請先生教孩子識字讀書。「泉美人自飲」,梅先生文章好、道德好,自然吸引了不少愛好學習的孩子。住在縣城裡的岐州太守李淵也慕名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建成、世民送來就讀。李世民勤奮好學,一天下午回家晚了,日頭已被西山遮住了半邊臉。他急忙來到河邊,未及挽好褲腿。就「撲通」一聲跳進水裡,沒走幾步水就浸濕了褲子,慌得他忙用手去抓,「啪!」手中書掉到河裡,顧不上褲子,又去抓書。前進不得,只好退上河岸。褲子濕了不要緊,書濕了怎麼辦?焦急中世民喊道:「太陽爺快起來,曬曬我的書!曬曬我的書!」奇怪,那沉下去的日頭又升了起來,霎時霞光萬丈、五彩繽紛,客山頂上一片通紅。小世民迎着燦爛的陽光笑着、跳着又回到山上,在閣廊上一頁一頁地揭着、曬着沾了水的書。岸草青青漆水流,唐童此間濕書愁。情急呼得落日返,豈知後來作龍首。:「怎梅先生看見後驚奇地問道麼回事!」「我不小心,把書掉進河裡,叫起太陽爺曬曬就幹了。」小世民從容地回答。梅先生看到這種神奇的現象喚起了深思!「鳳鳴岐山,一禾九穗」。這些都是大聖大賢要出現的瑞兆。這小傢伙竟能呼天喚日,莫非是將來的真龍天子!之後,李淵請梅舉人進城給孩子教書,梅先生也樂意教這位神童李世民。真龍天子果然能呼日返起嗎?這顯然是傳說。但「客山晚照」的奇觀,卻是存在的。因為,客山正好面對沮河出口,所以正當太陽接近北回歸線的那些日子裡,夕陽西下,被對面的岸峰遮擋之後,沮河出谷的豁口之處,自然還能露出一縷陽光,正好落在客山頂上,這樣青影紅光相映成趣便別具一番景象。絢麗的自然風光加上美妙的傳說,這就是千百年來縈繞於耳的「客山晚照曬書卷」的故事。傳說並非都是事實。說來也怪,李世民常涉漆水去客山,有一段河床就是沒有石子,全是平展展的鬆軟細沙,相傳是為了不碰傷李世民的腳趾頭。還有一奇事是客山上的酸棗樹長的刺是尖直的,沒有彎勾。據說李世民每回登山時,稍有不慎,就被酸棗刺的彎勾掛破衣褲或手足,掛得多了,小世民就隨口說了句:「酸棗刺怎能是彎勾的呢?」他不經意的這麼一說,客山上所有的酸棗刺就變成尖直的了。活生生的事實把少年時的李世民塑造成天生的貴人。武功人對出生在本縣的唯一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極盡美化是可以理解的,「山川孕靈,篤生賢聖」是值得驕傲的。對李世民將生養他的老宅為其母太穆皇后建報本寺(今武功鎮北門外)的孝義美德而崇敬。孝行天下的遺風流傳至今。

歷史發展

據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重修客山廟蓮花寺碑記》載:吾邑東南有山名曰客山,縣城西依稷山為主,故相對者為客也。其上有廟,下有湫池,松柏蔚秀,為邑勝境。此乃唐太宗讀書之處,昔人所謂「客山晚照」者是也。旁有蓮花寺,正中有關聖大殿,後設諸佛洞,娘娘廟前置山門、鐘樓……。歷史上,客山廟和蓮花寺一直是連在一起的,統稱為客山寺。這裡由來久矣,乾隆年間曾重修,迄今數百年,風雨飄搖,幾於傾圮,居人睹之怵然,遂廣為募化,時於當年春二月肇工,並依舊制茸之,兩月落成。1968年又重建客山廟大殿。新修的三間硬山式仿清建築雄居其中,新植的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唯蓮花寺僅殘存窯洞數孔,佛像數尊,石碑兩塊,亟待修葺。塑像有姜嫄聖母,土地祠、關帝等。山門大殿早已頃圮,窯洞也幾於坍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