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帝與山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草藥是中醫預防治療疾病所使用的獨特藥物。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草藥,因此被稱為「藥皇」。很多中草藥都是先祖們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其療效並經過無數次反覆實踐,逐漸確立其藥效的。可以說是來源於生活,發展於臨床。同時中草藥中有很多都是藥食同源的,所以民間也有「食補」、「食療」的說法。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與中醫藥的傳說,今天我們來講講周文王與蛇菰的故事。
歷史淵源
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平素易患感冒和消化不良。據其夫人李淑賢回憶,溥儀因常年有病,所以他平日頗為留意醫藥,每日三餐都進食大山楂丸,日日如此,從不間斷。他每早吃完豆漿油餅也服大山楂丸。[1]
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山楂性味甘、酸、微溫,消食化滯,收斂止痢,降脂降壓,化痰解毒。《本草綱目》言其「化飲食,消肉積。」臨床實踐證明,山楂是臨床重要的消導藥,對肉食過多,積滯不化,愛腐吞酸,胃脘飽脹,腹痛泄痢等,均為常用之藥,並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2]
百科知識
中文名:山楂
別名:朹、檕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實、棠梂子、赤棗子、山里紅果、酸棗、鼻涕團、柿樝子、山里果子、茅樝、猴樝、映山紅果、海紅、酸梅子、山梨
採收時間:秋季果實成熟時
功能 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主治 1、飲食積滯: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4、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入藥部位:成熟果實。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劑量30g。
相關配伍: 1、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3、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
採收加工:
切片,乾燥。生用或炒用。
炮製方法: 1、山楂:取淨山橙,除去雜質及脫落的核。
2、炒山楂:取淨山橙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余色變深出放涼。
3、焦山楂:取淨山楂置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褐色,內部黃色取出放涼。
4、山楂炭:取淨山楂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外表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少許清水,取出,曬乾。
5、蜜山楂:先將蜂置鍋內,加熱至沸,倒入淨山揸,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淨山楂100kg,用煉蜜16.6kg。
6、紅糖制山楂:將紅糖用適量熱開水化開,過濾去渣,置鍋內加熱至沸,倒入淨山揸,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山楂100kg,用紅糖25kg。
7、土炒山楂:先將灶心土置鍋內炒松,倒入淨山楂,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取出,去土,放涼。每淨山楂100kg,用灶心土31kg。[3] 食用禁忌: 1.孕婦、兒童、胃酸分泌過多者、病後體虛及患牙病者不宜食用。
2.山楂只消不補,脾胃須弱者不宜多食。
3.健康的人食用山楂也應有所節制,尤其是兒童,正處於牙齒更替時期,長時間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等,對牙齒生長不利。食用後要注意及時漱口刷牙,以防傷害牙齒。
4.山楂片、果丹皮含有大量糖分、兒童進食過多會使血糖保持在較高水平,沒有飢餓感,影響進食,長期大量食用會導致營養不良、貧血等。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可適當食用山楂鮮果。
5.孕婦害喜莫吃山楂。孕婦早期妊娠反應,喜歡選擇味道酸的水果,但不要選擇山楂,因為山楂有破血散淤的作用,能刺激子宮收縮,可能誘發流產!產後服用可促進子宮復原。[4]
通過故事了解中草藥,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途徑。但是在具體使用這些草藥時,還應該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擇藥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