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小河(阮立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家鄉的小河》是中國當代作家阮立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家鄉的小河
我以前的家在蓉城的東邊,東三環內側,與塔子山公園為鄰,老宅拆遷已有十餘年,那兒我再也沒有去過,我幾乎把它忘記了。今天早晨,不知怎麼的,突然有一種思鄉懷舊之情,腦海里不斷地閃現出一副又一副的畫面,有別墅式的小樓,有庭院,有花草,還有門庭上掛着的大紅燈籠……哦!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還是家鄉門前,那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南支山小河。
1958年,一群建設者在大躍進的凱歌聲中,為了當地農民引水澆灌蔬菜和農作物,解決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用水而修建了這條引水渠,我看着誕生,它給我帶來了兒時的記憶,帶來了我成長經歷,也帶給我一個美好的願望。
記得我八歲那年夏季的一天,雨過天晴,大地像洗過澡似的乾淨,天空出現了一道美輪美奐的彩虹橫跨河面。我和弟弟感到好奇,沿着河道去尋找彩虹的足跡,充盈的河水快到堤面,只見河面上魚兒嬉戲遊玩,我們見了特別興奮,弟弟說:「姐,不找彩虹了釣魚去!」六歲的弟弟跑回家在竹竿上系了魚線和魚鈎,到菜地里刨了幾條蚯蚓。我倆迅速地抄起傢伙蹲在河邊開始釣魚了。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小時,我們竟然收穫了兩條鯽魚,看着魚兒在盆里活潑亂跳,我們高興得不知所措。姐弟倆盤算着這魚是煎着吃還是燉着吃呢?一邊幻想一邊等候,可沒等到魚兒再上鈎,卻等來了我們的父親。父親看了看魚,又看了看我們,沒給他帶來喜悅,卻是一副嚴肅的表情,這使我們的心裡產生了恐懼。他拉着我們回到家裡,立在堂屋的中間伸出小手,他用細長的竹條打在細皮嫩肉的手心上,那疼痛滋味使我們雙腳直跳,哭喊着求饒。母親看見我們哭喊,眼裡噙着淚,奪回父親的竹條。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提及釣魚的事,父親用無聲的教誨,讓我們懂得愛惜自己,珍惜生命,遠離危險,遠離那條小河,以免發生不測之事!
家鄉的小河,它沒有驚人的妙處或知名度,也沒有更多的吸引力。但是,它在我的心中與眾不同。春天來了,河水緩緩地流來,慢慢地升高。最後很平靜地保持在它應有的水位線上,我們由小妞娃娃變成了大姑娘,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那水平如鏡的河水,就成了我們的照美鏡。每當從河邊走過,總要扭頭看看自己青春靚麗的倒影,滿意的笑容掛在臉上;我來到河邊洗衣,最捨不得打碎這透亮的鏡面,俯下身子,用手輕輕抿點河水,將那幾根調皮的劉海梳到頭上,那粗大的長辮總是任性地垂向一旁,端詳着水中的人影,幻想着自己的未來,規劃自己的人生,遐想像長上了翅膀,竟然忘記了洗衣裳;當心中有一股無名的涌動時,釆來一片樹葉,把它折成一隻小船,在上面放上我的心愿,把它放到河裡,用手劃着水,盪起的微波使樹葉慢慢離我而去。內心默默地祈禱它平安遠航,帶着我的希望,帶着我的夢想,去到遙遠的地方。心想要是被誰發現了他會怎麼想?他會再折一隻船,陪我去遠航?
春去秋來,我們都圍繞着小河的變化而成長。季節不同,小河的裝束也就不一樣。河堤兩側柳樹成蔭,好像彎眉一樣的垂柳已交匯到的中央。辛勤的農民在柳樹間栽瓜苗,這瓜藤借着樹幹柳枝攀延向對岸,瓜藤葉和柳枝葉將河道遮得嚴嚴實實,好像是一條綠色長廊倒映在河裡,感覺就像一條翡翠鏈子鑲嵌在我的村莊。喜歡戲水的孩童,擰着木盆在河裡不停地翻滾,或是幫着大人們採摘那河中央的瓜果。此時的我又仿佛看到河裡垂柳上金黃色的南瓜和青色的瓜果或聞到那瓜果飄香的味道。
秋的季節,在我的家鄉,美景會展現在我門前的河道上,那是一道綠洲,那是我們的希望,有多少異鄉遊子,經過此地足步停息。唉!如此景色,可惜它是異鄉!
秋去冬來臨,河水慢慢地消退了。一夜的工夫就不見了蹤影,它沒有商量,沒有來得及告別。我們都在猜想,它去了另外的故鄉。它就像燕子一樣飛走了也會回來,這裡才是他的故鄉。人們沒有商量,不約而同地拿起工具,為河道底清理污垢,為來年春天的小河再造新床。河堤清潔上岸的污泥,鋪在菜地里經過翻曬和攪和給蔬菜增加養料,這是我們小河的功勞。
如今,我已是兩鬢斑霜,生命之中最重要的與我生息相處最有感情的,還數我家鄉的小河——南支山小河,它無聲無息地滋潤着家鄉那片土地,養育着我們成長。它沒有府河南河的氣派,但它是我心中的河,無可替代的河![1]
作者簡介
阮立蓉,四川省成都市雙林小學御風分校小學高級教師,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