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家鄉的岩仔山(黃明通)

家鄉的岩仔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家鄉的岩仔山》中國當代作家黃明通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家鄉的岩仔山

我的家鄉位於荊江溪與龍山溪交匯處的靖城「雙溪口」東南江隅。岩仔山是家鄉群山連綿中的一座山岡,它形如一隻昂臥望山的獅子,也有人稱它望山獅。 孩童時,記得岩仔山碧柏青松挺立,荊棘雜草叢生。山頂上遺有戰壕、炮台、機槍射擊點、指揮部等軍事設施。節假日時,常與村里七八個同伴趕着牛上岩仔山,牛群到了山上就無心看管,憑由牠們,我們則開心地玩起「打仗」「抓特務」「攻碉堡」等遊戲。

小時候,不知曉岩仔山上為何遺有這些軍事設施。長大後,聽前輩們說起、見過一些歷史資料,才知道岩仔山有一段紅色歷史故事—— 那是1949年9月17日,閩南地委與閩粵贛邊縱第八支隊第19、21、23團及中國人民解放軍31軍偵查營在寶林會師後,南靖的解放已是指日可待。就在17日這天,國民黨平和縣長張介義在小溪率部投誠後,即電告南靖偽縣長陳維猷效法,以免生靈塗炭。陳維猷堅持反共立場,不予理睬。5月18日,我會師大軍1500多人途徑縣城外圍,處於慌亂之中的陳維猷,於19日上午召集南靖國民黨軍政人員四五百人開會,部署撤退逃往葛山、下戴、瀝水、靖城、古湖往漳州、廈門方向事宜。9月20日拂曉,反共救國軍(良川部隊)200多人也從尚寨出發,渡過荊江到達瀝水。陳維猷率領殘部四五百人也隨後到達渡口。等到他們全部渡過荊江到達對岸行至新樓山時,即遭到我19團的迎頭痛擊,他們驚慌退至附近的岩仔山,又被埋伏在此的23團和黃建中武工游擊隊的嚴密火力所封鎖,無從突圍。另有21團埋伏在瀝水旗尾山,防止國民黨軍政人員戰敗逃入深山。

從戰鬥打響到下午三四時,敵遂陷入草木皆兵之境:偽縣長陳維猷見敗局已定,扔掉左輪手槍,獨自潛逃;縣保安中隊長陽村福和護兵戴河水在河邊的棘竹叢中被俘。被俘的還有縣護路支隊副司令曾捷元。餘下400餘名官兵四處逃散,有的當了俘虜,有的在泅水過河時溺死,有的逃至靖城向黃建中工團投降。此戰,我軍全殲棄城東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及士兵600多人(含俘敵官兵70多人);我方犧牲8名戰士,就地葬於河溝里。此戰,我邊縱八支隊在岩仔山、新樓山伏擊消滅偽縣長陳維猷殘部,奠定了南靖解放的基石。

上世紀六十年代,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學雷鋒,做好事」「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學習人民解放軍」運動,老家湖山大隊兩委會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學習翠眉五斗山的做法,從各生產隊抽出十多名女青年來到岩仔山創辦婦女耕山隊。她們剛來到岩仔山創辦耕山隊時條件異常艱苦:此山,距離村莊兩三公里,荒山野嶺,荊棘叢生;沒水、沒電、沒糧食、沒宿舍,可謂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但她們既是民又是兵(民兵),學習人民解放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學習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她們各自帶米帶鋤頭糞箕,早晚從家中往返這兩三公里路程,在岩仔山挖地基、夯土牆,蓋起廚房、宿舍、廁所,開出一片操場(練兵場),隨之,水、電、道路逐步完善。

有了房舍後,她們就搬到這兒安營紮寨,開始了新的征程——邊開荒種果、種稻,邊學文化、學軍事三到位。隊伍採用軍事化管理,按作息時間,早早起床到操場上學習軍事進行練兵。白天,她們開發山澗田種水稻,開墾荒坡地種水果;晚上,在燈下學文化,交流心得,提高隊員文化素質。除了開荒種果種稻,她們還發展養雞、養豬、挖漁潭養魚等循環利用的種養模式,拓展經濟收入渠道,壯大集體經濟,不僅生活自給有餘,還能賣一些給國家。

家鄉在岩仔山創辦婦女耕山隊,在當時是先進典型,轟動很大,經常受到縣、鎮(公社)兩級政府表彰,常有來自其他大隊或單位的人前來參觀取經。這也是我湖山大隊對外一張名片,特別是學習軍事方面尤為突出。靖城公社每年都集中一個地點舉行各大隊民兵學軍事年度比武,我湖山大隊民兵婦女耕山隊在隊列、刺殺、射擊、投彈等方面均獲第一二名。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制,家鄉岩仔山婦女耕山隊隨之而散。如今一條銀黑色的漳龍高速公路從家鄉的岩仔山下橫穿而過,它是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迅猛發展、國富民強、交通四通八達的偉大成果。

家鄉的岩仔山,是家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個小鏡頭,它見證了家鄉的一段烽火歲月,也見證了家鄉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變化。[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