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家鄉的核桃樹(龔保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家鄉的核桃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家鄉的核桃樹》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家鄉的核桃樹

在家鄉高高的山岡上,陡峭的坡地里,長長的溝坎旁,寬敞的院壩邊,常見到一種落葉喬木。它高大挺拔,枝杈眾多,葉片碩大,氣勢雄偉,結出的果實被譽為「四大堅果」之一,營養豐富,順氣養血,補腦益智,保健功能很強,人們十分喜愛。

它就是核桃樹。我的家鄉漢中平原上一種極為常見的果樹。

這種果樹樸實無華,歉遜內斂,不事張揚,也不愛湊熱鬧和趕時尚,酷似家鄉一個個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

每年三四月份,春回大地,盛開的百花爭奇鬥豔,競相向世界展現自己美姿芳容、絢麗色彩的時候,它卻一身綠裝寂無聲息地站立在那裡,既不招蜂惹蝶,也不炫人眼目。到了萬花開盡,春意闌珊的四五月份,它才悄不作聲地於青蔥鮮嫩的一片片巴掌大綠葉間長出一根根指頭長毛絨絨花絮。這些花絮看上去不但不鮮艷奪目,嬌俏可愛,還散發出絲絲縷縷頗為難聞的苦澀氣味,沒有詩人歌頌它,也沒有畫家描繪它,更無俊男美女爭相與它拍照合影,顯得落寞孤寂,傷感淒涼。而大約十五六天以後,花期過去,它的一根根指頭長的花絮紛紛萎蔫落地,枝頭上就結出一顆顆遍身青綠如小指頭蛋大的核桃,看上去渾圓飽滿,稚嫩可愛。

核桃樹和杏樹、李樹、桃樹、柿樹、棗樹等果樹一樣,不選土壤,不擇環境,生命力很強,易栽易活,非常好伺弄。所以家鄉的人們都很愛種植它。每家每戶除地坎坡梁、溝畔道旁、山野曠地種植的有它們外,房前屋後、院邊籬側也都種植的有,且都是一兩棵、三五棵不等。

春、夏、秋三個季節,它們那縱橫交錯、蒼勁有力的枝杆上,繁密茂盛的葉片密密麻麻、層層疊疊,遠看去蓊鬱蒼翠,宛若擎立在天空中的一把把巨傘,給各種鳥兒做巢育雛、生存棲息和呼朋引伴提供優良場所,也給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形成巨大涼蔭。

烈日如火的正午時分,人們都喜歡走出悶熱難耐的房屋,紛紛來到院壩邊核桃樹下陰涼處,一邊聽樹上斑鳩、喜鵲、麻雀、八哥、長尾雉等不同鳥兒各具韻味的鳴叫聲,一邊避暑乘涼。

夜幕降臨的旁晚之際,勞作一天的大人們吃過晚飯就端個板凳或椅子來坐在核桃樹下,一邊談天說地,一邊手搖蒲扇納涼。夜風習習,樹葉沙沙,人們沉浸在這涼爽閒逸的氛圍里,一天勞作的辛苦不知不覺就消失殆盡。而小孩子們則都拿一個竹篾編成的大大的箔籃或一張竹片織成的蓆子,放在或鋪在核桃樹下地面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躺在上面,休息乘涼的同時,目光透過頭頂核桃樹枝葉間縫隙,看天上悠閒散步的一彎月牙,數幽幽夜空里明滅閃熄的星星,尋找牛郎星和織女星,想像他們在鵲橋相會的浪漫情景……

約莫到了七月底,核桃樹上的核桃長得差不多有嬰兒拳頭大時,我們這些小孩肚子裡的饞蟲就被它們挑逗得蠢蠢欲動了。於是我們就千方百計小猴子樣爬上樹摘些下來吃。

由於此時核桃還沒成熟,長在核桃硬殼外的那層約一兩公分厚的表皮還是青綠色的,並與核桃的硬殼緊緊長在一起,要想吃到密封在核桃硬殼下的核桃仁,必須先把硬殼外的綠皮磨光去盡,然後才能砸開硬殼取出裡面白嫩嫩、香噴噴的核桃仁。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把它們拿到溝邊或塘邊有水的地方,找一塊大大的石板,邊往核桃上撩水邊在石板粗糙的表面磨核桃皮,直到石板把核桃皮全部磨成細渣去掉,才砸爛核桃硬殼取出核桃仁吃。這樣過不了多久,我們每個小朋友的一雙小手,都被核桃皮里流出的漿汁染得要麼像黑漆漆過一樣烏黑,要麼似硫磺熏過一樣焦黃,甚至在大快朵頤地吃核桃仁時還把嘴唇染得烏黑。

時令到了天清氣爽的中秋節前後,長在核桃樹上的一個個核桃就都完全成熟了。

成熟了的核桃,包裹在它硬殼外的那層綠皮大都會自動炸開一道大大的口子,並與硬殼自行分開。即使少量沒有炸開口子的,用手摘下來或用竹竿打下來,只消用兩個指頭輕輕一捏或用腳一踩,那層表皮很容易就裂開和去掉。

因此每年到了收核桃的季節,大人們就拿根長長的竹竿爬上核桃樹,要麼用手抓住核桃樹枝杆使勁搖一搖,要麼用竹竿把核桃打一打,那一個個核桃就刷刷刷刷雨點般從核桃樹上紛紛落下。

核桃樹下地面上,不但落滿圓圓的核桃,還落滿從核桃上脫落的核桃皮。我們這些在樹下的小孩子忙着高興地不停把核桃撿起來裝進筐的同時,還不忘砸開核桃吧唧吧唧嚼着那一瓣瓣香味滿口的核桃仁吃。

我記得我家共有三棵核桃樹,兩棵長在門前院壩邊,一棵長在廚房山牆下,都是爺爺在世時栽下的,樹齡都有八九十年光景,樹幹均有水桶粗,樹身均有二十六七公尺高。

歲月的風刀霜劍,儘管雕刻得它們本來光滑細膩的皮膚裂出一道道縱橫交織、足有兩三公分、三四公分寬恍若傷痕的裂紋。但它們依然挺拔高聳,枝繁葉茂,蓊鬱蒼翠,每年都能收穫五六擔共計約四五百斤核桃。

這些核桃因品種優良,個兒大,模樣好,殼薄仁滿,味道香郁,父親一挑到集市上,就被買主們搶購一空,為我家換回一些經濟收入,使家裡本來較差的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如今雖然我已離開家鄉好多年,工作生活在異鄉的城市,可每年一到公曆九十月份看到異鄉城市街街巷巷、里里弄弄鄉下人挑着擔子、拎着筐子來賣的新上市的核桃,就禁不住想起家鄉的核桃和核桃樹,想起家鄉那伴着我童年、少年、青年一路成長,曾給了我無數歡樂,也給了我許多滋養的核桃和核桃樹……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