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家鄉的端午(王建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家鄉的端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家鄉的端午》中國當代作家王建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家鄉的端午

又到了端午,家鄉城鄉又洋溢起濃濃的節日氣氛。

端午,在家鄉閩北光澤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據清版《光澤縣誌》記載:「五月五端陽日,曰天中節。取蒲艾葛藤懸門戶,謂之壓邪。古禁蛇,采草煎湯淋浴……每坊一舟竟渡,首尾有龍,兩旁各列車餘人並發悼歌而縱之……」

看,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婦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結隊上山去采箬葉,這一般是婦女孩子的事。箬葉屬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它竹子不同。人們採回葉來洗乾淨,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留着準備包粽子。還有人專門去採回來紮好一疊疊,拿到市場上叫賣。買回去包粽子的人很多,一會兒就賣光了。

到端午的前一二天,許多人家就開始浸好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婦女姐妹上家來幫助包粽子。今天你幫我包,明天我幫你包。她們一邊包一邊說笑,或唱當地的《端午小調》:「一天采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粽呀,先去敬祖宗……」她們的手很巧,熟練地將棕葉對角、摺疊、綁紮,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狀。各家包的粽子內餡風味不同,有的是鹼棕子,有的是肉棕,有的是豆粽,有的餡上放幾顆紅棗。10個一串紮好,放進鍋里蒸熟。大家先嘗幾個,然而掛起來,留到端午這天吃。還有的親朋好友你送我一串,我送你一串,各種味道的都互相嘗到。當地兒女親家的有端午送粽子習俗,這也是一種人情來往的禮節。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吃粽子時許多人家先先敬祖宗,用碗盛上幾個放在祖宗的牌位上。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一個碗裝上糖,將粽子一個個剝開箬葉,用筷子挑上伸進碗中沾滿糖,然後放進嘴裡有滋有味地吃開來。熱烘烘、甜滋滋的粽子,清香可口,孩子們狼吞虎咽,一個接一個地直吃到肚子溜圓。大人們邊吃邊看孩子們吃,臉上漾起滿足的笑容。老人們吃上一兩個,又會嘮嘮叨叨地說上陳年端午的往事,但也讓人聽了不煩。

端午在家鄉光澤還有一種「備節茶」的風俗。端午前後,人們選菖蒲、艾葉掛在門上,以驅邪蟲。小孩的臉上點雄黃,是讓蟲蛇聞氣味走開不被侵犯。光澤是山區,滿山是草。端午這些天,到處草藥香。城鄉街頭、村口、墟市到處有有叫賣草藥。魚腥草、車前草、鳳尾草、淡竹葉、茵陳、半邊蓮、七葉一枝花、艾葉……,民間懂草藥的人很多,賣的人大都通藥理,一邊賣一邊幫你選擇。民間說是端午節「前三後四」七天,天上藥王菩薩會將藥力灑在百草上,所以藥效特別好。而實際是因為草在這時候成熟期,達到藥效。人們將采來的藥草洗淨曬乾,用籃子和塑料袋裝好掛在檐上,備在那裡。當地人家少則備幾種,多則備十幾二十種。家中有誰有個頭疼腦熱、肚痛腿疼,隨時要用隨時取下燉服。還有到端午這天,很多人家都會取一些常見病防病保健性的草藥放在一起,燒上一大鍋,家中每人喝上一大碗。本地這叫「羅嗦茶」,會防病治病。說是:「喝了「羅嗦茶」,一年不生病,家人都平安。家鄉人注重口彩,說喝藥不吉利,講喝茶。這端午「備節茶」的風俗,在家鄉流傳了千百年,是家鄉山區人們長期防病治病的方法,既有效,又省錢,所以在民間很盛行。

最為亮眼是家鄉端午賽龍舟的景觀。古時光澤城區分為八坊,從宋朝建縣開始每年端午都要舉辦龍舟賽。這也是民間古老的競技體活動。家鄉溪水繞過縣城,從西關流到東關,每坊到端午時出一條龍舟。龍頭上扎紅花,劃舟人頭扎紅帶,腰系紅綢。一聲令下,劃舟人奮力揮漿。兩岸圍觀的人齊聲吶喊,大人們助威「加油、加油!」孩子們歡呼跳躍,一路跟跑。兩岸鞭炮聲聲,可謂驚天動地,實是端午一大民俗風情。龍舟賽出名次,會有花紅獎勵。還有一人一隻鴨子,增添了喜慶,讓人們津津樂道很長時間。由於賽舟安全問題,在明朝時曾被禁止好長時間,後來又恢復過來。

出生和成長在這裡的孩子都經歷了家鄉端午的氛圍,留下多少美好的記憶。記得小時候,我和母親一大早上山采箬葉,中午背着大捆箬葉回來。幫母親洗好晾乾,圍着看大人包粽子。在端午節中午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覺得格外香。然後會揣上幾個粽子出去,與鄰居家的孩子換着吃。上山采草藥我也經歷過,每次跟着大人去山上采,所以小小的我也會認很多藥草,每年家中都會備很多的草藥。以防用時所需。有幾次我感冒生病,母親都是燉上一大碗艾葉水讓我喝下去,然後蓋上被子發汗,第二天就好了。更有端午看龍舟的情景,我和許多孩子總是沿着河岸跟着龍舟跑,大聲地叫喊着,父母怕我們掉下河去,總地在後面呼喚着我們回來。

時光一晃過去了多少年,家鄉閩北光澤端午現在還保留這些傳統風俗。端午節又來了,讓人心裡又回到孩提時那過去的日子,充滿了溫馨,充滿了美好,充滿了親切,充滿了懷念,充滿了回憶,也更充滿了感激和自豪。

[1]

作者簡介

王建成,筆名海鷗。曾經從事過15年新聞宣傳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