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母親的重要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談家庭教育中母親的重要作用,親賢良,兒女必定賢善。故教兒莫如教母!若兒女自小就接受聖賢教育,依教奉行,長大後自然會發奮讀書,成為社會賢達,光宗耀祖。兒女賢善,進入社會就是良民
原文
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家庭關係在五倫中占了三項,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夫婦倫。俗話說;夫唱婦隨,女性的天職就是相夫教子。女人如果在家裡不能盡職盡責,就會導致夫婦不和。家固而國寧,夫婦若不和,社會就容易出現種種問題。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處處強調教育女性的重要性,對女眾的開示可謂是苦口婆心。
女人的職分——孝親,相夫教子
- 所言盡職分,在女人分上,實有最大之關係,而且了無形跡。世之治亂,家之興衰,悉由女人能盡職分與否耳。言女人職分,即孝翁姑,和妯娌,相夫教子等。以能孝友溫恭,則宜家。能輔助丈夫,令其德業日進,過愆日減,則宜室。能宜家宜室,則兒女相觀而化,均成賢善。兒女既成賢善,則從此以往,世世子孫皆成賢善。故光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謂教子為治國平天下之本,而教女為尤要者,此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復慧淑慧慶兩女居士書》)
印祖認為,女人的天職即是孝親,相夫教子。社會的安定或是混亂,家庭的興旺或者衰敗,皆與女人能否盡到職責有關。女人如能盡到自己的職分,孝敬公婆,和睦妯娌,相夫教子,處處以溫良恭儉讓的態度對待家庭成員,那麼這個家的關係就會非常和諧。妻子輔助丈夫修身養性,令其德行日增,過失日減,則能夫婦和順,相敬如賓。這樣以身作則,兒女自然會觀摩效仿,日後也必定是賢善之輩。代代相傳,則世代子孫皆是賢善良民。是故印祖常言,治國平天下的大權,女人家操縱了一大半。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就是教育好子女,而教女尤為切要。印祖不僅從理論上強調母教的重要性,還例舉了周朝三位賢母的故事。
如《復白慧導女士書》所言:;家教之中,母教最要,此所以世人稱女人為太太者,以其能相夫教子,以正乎內。故其效,必致丈夫成德業,兒女悉賢善。如周之太姜、太任、太姒也。
太姜、太任、太姒是女中聖人,皆能相夫教子。太姜是泰伯、仲雍和季歷三位聖人的母親。太任是文王的母親。太姒是武王的母親。歷史上皆以周朝三太為榜樣,太姜、太任、太姒這三位女子堪稱賢妻良母的典範。印祖贊言:;一般女居士,須知婦人之得稱太太者,以周朝開國之初,太姜、太任、太姒,皆極賢德,母儀天下。所以稱婦人曰太太。大師又言:;太太為至尊無上之稱呼。女子須有三太之德,方不負此尊稱。
- 太太一詞的深意,原本是為勉勵後世為人妻、為人母者,悉皆效仿周朝三位賢母。隨着時代的變遷,先生稱妻子為太太,已演變為一種稱謂。
教兒要嚴
- 若幼時任性嬌慣,俾其自由,絕不以孝弟忠信因果報應是訓,長大則便能為殺父殺母之魔王眷屬矣。是故子女幼小時,切須養其善心,嚴加約束。要知今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之輩,皆從彼父母嬌生慣養而來。以孟子之賢,尚須其母三遷,嚴加管束而成,況平庸者乎。(《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第二日說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
印祖強調教育兒女一定要嚴加管束,從子女幼年時,就要開始培養他們善良的秉性,不能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如果從小不以孝、悌、忠、信及因果報應的理念來教育,長大後就可能變成五逆十惡,殺人放火的惡魔。很多為人父母者,在兒女小時候不予以嚴加管教,待其觸犯刑律,怨天尤人也於事無補。其實,逆子造惡大都由於父母對其嬌生慣養所致。印祖引用孟母三遷的故事,意在提醒世人一代賢聖孟子尚需其母嚴加管教,悉心培養方能成就,何況是余等平庸之才呢?
母親對兒女的影響比其他家庭成員都更為重要。印祖在《複葉玉甫居士書》中有言:;又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時,日在母側,其薰陶性情者,母邊最多。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使無賢女,何有賢妻賢母哉。由是言之,善教兒女,令知三世因果,實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
印祖明確指出,幼兒從呱呱墜地到上學,都離不開母親的悉心呵護,由於跟隨母親的時間最多,自然而然受母親的性情薰陶最多最深。所以說,有賢善之母必定會培養出賢善之兒女。
母教始於胎教
印光大師指出母教首先始於胎教,如在《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言:;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於稟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不失於正。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
女人懷孕期間,母親和胎兒是一體的,孕婦的見聞覺知及起心動念都會影響胎兒的體質性情。所以印祖慈悲叮囑,女人受孕之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務必正心誠意,謹慎為要,端心正念,不可率性而為。最好是不食葷腥,每天多念佛號。如此而行,有助孕婦順利生產。所生兒女由於稟受正氣,必定相貌端嚴,仁愛善良,天資聰慧。
聖賢教育當從幼時教
俗話說:;生兒容易教兒難。人人天資不同,後天的教育尤為重要。印祖在《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中有言:;及至初開知識,即為彼說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輪迴之轉變。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觀世音,以期增福增壽,免災免難。不許說謊話,說是非,打人罵人。不許遭踐字紙,遭踐五穀,遭踐一切東西。不許亂吃食物。不許與同里群兒聚戲。稍長,即令熟讀《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關帝覺世經》,俾知有所師法,有所禁戒。一一為其略說大意,以為後來讀書受益之前導。幼時如是,愈讀書愈賢善,不患不到聖賢地位,光宗耀祖也。
印祖所教導的童蒙教育包含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首先應教其儒家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這是做人的基礎。然後再教其明了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六道輪迴隨業受報。同時要教育兒女皈依佛門,戒殺念佛,以期消災免難,福壽綿綿。在日常生活中,要告誡小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能隨便撒謊,說是非,遊玩嬉鬧,打架鬥毆。務必愛惜字紙、糧食物品等等,時時保持身口意三業清淨無染。
母親賢良,兒女必定賢善。故教兒莫如教母!若兒女自小就接受聖賢教育,依教奉行,長大後自然會發奮讀書,成為社會賢達,光宗耀祖。兒女賢善,進入社會就是良民。良民皆能遵紀守法,自然社會安定、國泰民安。誠如印光大師所示:;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