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寂然 |
寂然 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jì rán,釋義:肅靜的樣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寂然 [1]
外文名稱 silent;quiet
讀音 jì rán
釋義 肅靜的樣子
出處 《易·繫辭上》
釋義
形容寂靜的狀態
出處
《易·繫辭上》
例句
《易·繫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淮南子.泰族》:高宗諒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內,寂然無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九五回:"﹝那人﹞言訖,化陣旋風,寂然不見。"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夜漏二鼓,人聲寂然。忽見一美貌女子,自西方冉冉而來,直至宮廷。"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復經過這家門首,望門內一看,只見門已緊閉,寂然無人聲。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琴心曲》:"於時已二更余,萬籟寂然,月明如晝。"
魯迅 《集外集拾遺·好東西歌》:"相罵聲中失土地,相罵聲中捐銅錢,失了土地捐過錢,喊聲罵聲也寂然。"
造句
全場寂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