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人 張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人
圖片來自搜狐網

寄人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詩人與情人別後的寄懷詩,描寫夢境及夢醒後的情景,道出詩人的相思之深切與苦怨之思。詩的首句寫夢中重聚,難捨難離;二句寫依舊當年環境,往日歡情;三句寫明月有情,伊人無義;四句寫落花有恨,慰藉無人。前兩句寫入夢的原因與夢中所見的景物,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是對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

原文

張泌〔唐代〕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花。

譯文

別後思念深深,經常夢到你家。院中風景依舊,小廊曲闌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還為離人照着庭院落花。

賞析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裡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謝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裡待過,或者在她家裡和她見過面。曲徑迴廊,本來都是當年舊遊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後,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到了她的家裡。這裡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裡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像往常一樣,似乎還留着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迴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憶着,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周邦彥《玉樓春》詞:「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遊,往日歡情,別後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裡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別夢依依到謝家」寫詩人與情人夢中重聚,難捨難離;「小廊回合曲闌斜」寫依舊是當年環境,往日歡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寫明月有情;第四句寫落花有恨。寄希望於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兩句寫入夢的原因與夢中所見的景物,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問:那麼,還剩下些什麼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裡,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澹的顏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着,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裡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後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創作背景

  詩人張泌曾與一女子相愛,後來卻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但在封建禮教的阻隔下,只好借用詩的形式,曲折而又隱約地加以表達,希望她能夠了解自己。

簡析

  《寄人》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詩人與情人別後的寄懷詩,描寫夢境及夢醒後的情景,道出詩人的相思之深切與苦怨之思。詩的首句寫夢中重聚,難捨難離;二句寫依舊當年環境,往日歡情;三句寫明月有情,伊人無義;四句寫落花有恨,慰藉無人。前兩句寫入夢的原因與夢中所見的景物,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是對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此詩以明月有情,寄希望於對方仍有意,含蓄深厚,曲折委婉,真切感人,動人心弦。

張泌

張泌(bì)(生卒年不詳),《全唐詩》作曰字子澄,安徽淮南人。五代後蜀詞人。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詞用字工煉,章法巧妙,描繪細膩,用語流便。[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