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華陽道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寄懷華陽道士》 |
作品名稱: 《寄懷華陽道士》 創作年代: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 陸龜蒙 |
《寄懷華陽道士》唐朝文學家、農學家、藏書家 陸龜蒙的詩。[1]
陸龜蒙作為一位文學家,其成就主要在詩歌和小品文方面;作為農學家,其影響則主要在農具方面,尤其是對江東犁的總結。由於犁在農業中的地位,犁的進化史就是古代農業史,這就決定了陸龜蒙在中國農業史上的地位,以致於研究中國犁的學者,言必稱頌陸龜蒙的《耒耜經》。[2]
詩詞正文
“ | <華陽門外五芝生,餐罷愁君入杳冥。遙夜獨棲還有夢,
昔年相見便忘形。為分科斗親鉛槧,與說蜉蝣坐竹欞。 醮後幾時歸紫閣,別來終日誦黃庭。閒教辨藥僮名甲, 靜識窺巢鶴姓丁。絕澗飲羊春水膩,傍林燒石野煙腥。 深沈谷響含疏磬,片段嵐光落畫屏。休采古書探禹穴, 自刊新曆斗堯蓂。珠宮鳳合迎蕭史,玉籍人誰訪蔡經? 架上黑椽長褐穩,案頭丹篆小符靈。霓軒入洞齊初月, 羽節升壇拜七星。當路獨行沖虎豹,向風孤嘯起雷霆。 凝神密室多生白,敘事聯編盡殺青。匝地山川皆暗寫, 隱天竽籟只閒聽。分張火力燒金灶,拂拭苔痕洗酒瓶。 翠壁上吟朝復暮,暖雲邊臥醉還醒。倚身長短裁筇杖, 倩客高低結草亭。直用森嚴朝北帝,愛將清淺問東溟。 常思近圃看栽杏,擬借鄰峰伴采苓。掩樹半扉晴靄靄, 背琴殘燭曉熒熒。舊來捫虱知王猛,欲去為龍嘆管寧。 蟾魄幾應臨蕙帳,漁竿猶尚枕楓汀。銜煙細草無端綠, 冒雨閒花作意馨。掠岸驚波沈翡翠,入檐斜照礙蜻蜓。 初征漢棧宜飛檄,待破燕山好勒銘。六轡未收千里馬, 一囊空負九秋螢。我悲雌伏真方枘,他騁雄材似建瓴。 合在深崖齊散術,自求滄海點流萍。頻拋俗物心還爽, 遠憶幽期目剩瞑。見買扁舟束真誥,手披仙語任揚舲。 > |
” |
— <《寄懷華陽道士》>,<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陸龜蒙(?-約881年),[3]字魯望,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詩人、農學家。
他年輕時豪放,通六經大義,尤精《春秋》。舉進士不第後,從湖州刺史張博門下游,隱居松江甫里,人稱「甫里先生」。置園顧渚山下,不與流俗交接,常乘船設蓬席,備束書、茶、筆、勺具, 任游江湖間。所作詩文對晚唐時弊多所抨擊。詩以詠物寫景為多。家多藏書,史稱其「癖好藏書」,收藏多至3萬卷。每得一本珍本圖書,熟讀背誦後加以抄錄,並多加校讎後再行抄寫,以至於每書有一副本保存。借人一書,一旦有破損和「篇秩壞舛」,必加以「輯褫刊正」。與當朝有藏書者多詩詞酬唱,曾與徐修矩和詩有《奉和襲美二游詩·徐詩》曰:「偉矣開元中,王道真平平。八萬五千卷一一皆塗鉛」。
他與皮日休為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是唐朝隱逸詩人的代表。[4]
其成就不僅體現在文學上,農學上同樣造詣非淺,他的《耒耜經》是一部描寫中國唐朝末期江南地區農具的專著。
陸龜蒙生於官僚世家,卻終身以農為業,雖以隱土自詡,卻懷儒家之志,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每見於筆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和皮日休一樣「並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榻糊塗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更為可貴的是,他雖胸懷天下,飲譽文壇,卻能將歷來不為文人和士大夫所重視的農具,進行細緻的研究總結,甘做小人之事,為中國古代農具發展史留下寶貴的文字記載。 這與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的自傳《甫里先生傳》和《江湖散人傳》,對其生平和個性作了總結。他在《江湖散人傳》中寫道:「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束於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也許正是因為擺脫了儒家傳統禮教的束縛,才使他成為中國農業史上著名的農學家。[5]
陸龜蒙寫的《耒耜經》是一部描寫中國唐朝末期江南地區農具的專著。
視頻
參考資料
- ↑ 《寄懷華陽道士》 詩詞名句網
- ↑ 我國最早的農具專著《耒耜經》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9-12-02 16:05
- ↑ 司空圖簡介 文學360
- ↑ 皮日休與陸龜蒙 結彼世外交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020年02月24日發布
- ↑ 陸龜蒙最經典的一首詩,後兩句意境堪比唐溫如「醉後不知天在水」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8-07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