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人之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人之子》出自《艾子雜說》 諷刺了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說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孩子不可以嬌生慣養,否則對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富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太過嬌生慣養,以為只要有他在日後他的兒子便會衣食無憂,實則差矣。

原文

齊有富人,家累①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②能克③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④而且恃⑤多能⑥,豈有不通世務者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⑦妄言⑧之罪。"父遂呼其子問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⑨布囊取來。"其父愀然改容⑩曰:"子之愚甚⑪也!彼米不是田中來?"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釋

①累:積攢、擁有

②曷:何,怎能。

③克:勝任。

④敏:靈敏,聰明。

⑤恃:依靠,指具有。

⑥多能:多種本領。

⑦當:擔當,承擔。

⑧妄言:亂說,造謠。

⑨以:從。

⑩愀然改容:神色變得嚴肅。改容,改變面色。

⑪甚:十分,很,非常。

譯文

齊國有個富人,家裡有很多錢,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很笨,兒子的父親又不教他。一天,艾子對富人說:"您的兒子雖然很好,但(您的兒子)不通事務,他日後怎麼能夠持家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兒子,聰明並且具有各種本領,怎麼會不了解世間的各種事務呢?"艾子說:"不如試一試他,只要問你的兒子,米是從哪裡來的,如果知道,我承擔造謠的罪名。"父親就叫他的兒子來問他,兒子笑嘻嘻地說:"我怎麼會不知道呢?米是從布袋裡取來的。"富人神情變得嚴肅,改變面容說:"你太笨了,難道不知道米是從田中來的嗎?"艾子說:"沒有這樣的父親不會出現這樣的兒子(有這樣的父親,兒子怎麼會不笨呢)。"

寓意

諷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說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孩子不可以嬌生慣養,否則對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諡號文忠,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追諡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蘇洵的第五個兒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