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田鄉文山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富田鄉文山小學始創於1935年,1941年更名為「文山一小」,校址在王家村「逸樂堂」。由於歷史原因,1951年改名「富田小學」。直至1989年,成千上萬名學生先後擠在那陰暗潮濕的王家祠堂里度過小學階段學習時間,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辦學歷程

隨着改革開放,「科教興國」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各地,富田鄉的教育事業也同全國各地一樣,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人民的支持,為擺脫「祠堂學校」。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1989年開始動工興建新校舍。由於資金匱缺,建築單位只包工不包料,使校建進展緩慢,最後幾乎停建。 正當「久旱盼甘霖」的時候,廣東番禺文山正氣堂文氏宗親於1990年元月15日,首先親臨我校,見此情景,慷慨損資4900元人民幣,使第一期校建工程順利竣工。1990年3月才勉強搬遷,從而擺脫了「祠堂學校」的困境。 1992年,香港和廣東的文氏宗親陸續親臨我校,看到只有三幢平房,12間教室,一幢教工宿舍這樣間陋的校園後,又紛紛解囊,這一年共捐款63580元人民幣,222000港元,100美元,其中有全國政協委員文強先生,美籍華人、前美國總統中文秘書、中美建交功臣文龍先生等,他們在學校參觀、講話後還題詞、贈書和損了款。 文氏宗親積極要求「為紀念文信國公文天祥,為國為民,發揚光榮傳統,弘揚愛國民族英雄的精神」,恢復「文山小學」校名。經縣政府批准,1992年4月開始將「富田小學」更名為「文山小學」。此後,鄉政府為完善文山小學校園建設,先後撥款,加上文氏宗親捐款,建起了校門、圍牆,為文信國公文天祥塑了像。 1994年,又有香港新界文氏宗親到我校捐款20000港元。 1996年,廣東各地文氏宗親又捐款22500港元,12000元人民幣。 1998年11月,廣東各地文氏宗親又一次捐款3100港元,22900元人民幣。

教學成績

由於教學設施的日益完善,教育教學質量也不斷提高。近年來,受國家表彰的學生4人次,受國家表彰的教師一人次,受省、地表彰的教師三人次,學校大隊被團中央授為「全國紅旗大隊」,教學成績名列全縣前茅,學校管理得到加強,被評為縣「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校建先進單位」、「青年文明號」「雙文明窗口單位」……教學設備也按縣一類學校裝備了圖書、電教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為富田鄉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奠定了基礎。

素質教育決定着國家的未來

興國必先興學,強國必先強教[1]。當前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的差距,說到底是人的素質的差距。只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2],才能加快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發展的質量,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 素質教育為何備受關注,搜狐,2012-08-23
  2. 校長告訴你何為一流人才,搜狐,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