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松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寒松賦》

圖片來自網絡

作品名稱: 《寒松賦》

創作年代: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 者:李紳

《寒松賦》唐朝宰相、詩人李紳的詩。[1]

此賦雖沒能確定具體寫作年代,但從作者的生活經歷考察,很可能寫於公元824年(長慶四年)。是年李紳被李逢吉、王守澄一夥誣陷,說他曾勸唐穆宗立深王。這事不利於唐敬宗。而即位不久的唐敬宗不辨此事,於是將李紳貶為端州司馬。這對李紳是一次最嚴重的政治打擊。他懷有遠大的抱負,一直想以自己的文才廁身朝廷,輔佐帝業,匡濟天下,沒想到卻遭此橫禍,無辜被害。[2]

詩詞正文

賞析

這是一篇寒松的禮讚,作者在賦中熱情讚美了松樹美好的本質。題目不叫松而叫「寒松」,說明它所處地勢的冷僻。由此可以聯想到左思的《詠史·鬱郁澗底松》和王勃的《澗底寒松賦》,都是以寒松寄懷的詠物傑作。由寒松聯想到寒士,從寒松的「負棟樑」而不為時所知為世所用,隱喻寒士的雖懷瑾握瑜而沉淪下僚的遭遇,從而抒發深沉的感慨。這是作者創作此賦的基本思路。

全賦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松樹默默地生長在偏僻的山崖旁邊,世俗之人不屑一顧,匠人未予賞識。它所處的地勢是那樣偏僻卑下,無法炫耀自己的姿容,但天性造成它的蒼翠之色。它的主幹筆直高聳,倚着層疊的山巒直指藍天,拂掠雲彩,遮蔽日光。這一段是靜態描寫,而且運用了烘托的手法,把松樹的高聳挺拔的氣勢和蔥蘢茂盛的身姿作了生動的描繪。「貞枝肅矗」「直干芊眠」是正面描寫,「捎雲蔽景」「蓄霧藏煙」「穹石埋根」「古藤抱節」是側面烘托。

第二段是說,當秋風蕭瑟,白露降臨,天氣寒冷,「林野慘栗,山原愁悴」之時,其他樹木都已枯萎,唯獨有寒松依然蒼翠欲滴,巍然挺立,不肯易葉改柯,敢於冒霜停雪,顯示了君子的奇節,附和了隱士的雅趣。

第三段寫松樹堅固不拔,萬物不能與之比隆。歲月不能改變它的天性,雨露滋潤了它的繁榮。它聳起的身影,張開的樹冠猶如偃蓋,使人想起孔子的名言和丁固夢松的典故。不學迎春開花的桃李,也不學逢秋落葉的梧桐。這一段可以看作是對上段的補充,進一步讚美松樹的四季常青和「確乎」不拔。和上段一樣,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最後一段是尾聲,說寒松身稟棟樑之才而不為時所知,敢於冒霜停雪而徒然絕俗自奇。實可施大廈而不為人所用,本因絕俗自奇而不為世所用。這一段實際上是對以上三段內容的總括。

這是一篇詠物抒情的小賦。作者身處逆境,一方面發泄怨憤,決心「驅雷擊電除奸邪」(《涉沅瀟》),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礪志節,像寒松那樣披風雨,傲霜雪,抗嚴寒,亭亭聳立,不改變其忠貞本性。作者對生於幽澗的松樹「負棟樑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憤懣,看似句句寫松,實則處處喻人。全賦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漢賦形式,文末有總括全篇要旨的「亂曰」。全賦篇幅短小,多用駢儷,但富於變化,語言通俗平淡,極少使用典故,堪稱賦中佳作。

譯文

松樹生長在岩石的側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無緣結識它。它沒有寬闊的地勢來誇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賦予的本色。它枝幹偉岸挺拔肅穆茂盛,或高踞於層岩之上,直插雲霄;或藏身於幽澗之中,蓄霧藏雲。堅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歷經數載;古老的藤蔓纏絡它的軀體,不知哪年。

等到白露飄落,涼風吹來,樹林田野悽慘顫慄,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樹木都黃葉凋零,只有它蒼翠繁茂。然後人們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獨行。它不改變葉子和枝莖,甘願經受霜雪的洗禮。它和隱士的志趣相合,與君子的氣節相投。

它堅定不拔,超乎萬物。日月不能改變其本性,雨露使它更豐茂。它身影高聳,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動的身影編織成夢,相信十八年後定能成材為公。它不學春天的桃李,也不學秋天的梧桐。

尾聲:身為棟樑之材卻不為人知,頂風冒雪,卻沒人為它稱奇叫絕。實在是空為有用之才,有人鄙視它,卻也有人取法它。

作者簡介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後遷居無錫(今屬江蘇省)。 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生平捲入牛李黨爭,為李黨重要人物。

出身趙郡李氏南祖。六歲喪父,隨母遷無錫(今江蘇無錫)。唐元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補國子助教,歷任江、滁、壽、汴等州刺史及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入朝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擢尚書右僕射,改門下侍郎,封趙國公,為相四年。出為淮南節度使。

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卻喪失了詩歌里的憫農之心,逐漸蛻變成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隨着官職的升高,李紳"漸次豪奢"。據傳,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在李紳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3]

視頻

寫下《憫農》的詩人李紳,為什麼百姓會痛恨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