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寒邪,中醫術語。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1]

解讀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

寒乃冬季之主氣。若寒冷太過,傷人致病則為寒邪。寒邪常見於冬季,當水冰地坼之時,傷於寒者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為病也可見於其他季節,如氣溫驟降、涉水淋雨、汗出當風、空調過涼,亦常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證,稱為外寒病證。寒客肌表,郁遏衛陽者,稱為「傷寒」;寒邪直中於里,傷及臟腑陽氣者,稱為「中寒」。

中醫應用

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徵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為陰氣盛的表現,故稱為陰邪。寒邪傷人後,機體的陽氣奮起抵抗。陽氣本可制陰驅寒,但若寒邪亢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除寒邪,反為寒邪所侵害,即「陰盛則陽病」。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陽氣受損,失其正常的溫煦氣化作用,則可出現陽氣衰退的寒證。如外寒侵襲肌表,衛陽被遏,可見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直中脾胃,脾陽受損,可見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於少陰,則可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症。

2、寒性凝滯:凝滯,即凝結阻滯。寒性凝滯,即指寒邪侵人,易使氣血津液凝結、經脈阻滯之意。人身氣血津液之所以暢行不息,全賴一身陽和之氣的溫煦推動。一旦陰寒之邪侵犯,陽氣受損,失其溫煦,易使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甚或凝結阻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臨床表現。因寒而痛,一則有明顯的受寒原因;二是其痛得溫則減,遇寒增劇。由於寒邪侵犯部位不同,因而可出現多種疼痛症狀。如寒客肌表經絡,氣血凝滯不通,則頭身肢體關節疼痛,痹證中若以關節冷痛為主者,稱為「寒痹」或「痛痹」;寒邪直中胃腸,則脘腹劇痛;寒客肝脈,可見少腹或陰部冷痛等。

正如《素問·痹論》說:「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因此又有「寒性凝滯而主痛」之說。若寒遏陽氣,溫煦蒸化失司,則津液凝結而為痰飲。

3、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縮牽引之意。寒性收引,即指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如寒邪傷及肌表,毛竅腠理閉塞,衛陽被郁不得宣洩,可見惡寒、發熱、無汗等;寒客血脈,則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可見頭身疼痛,脈緊;寒客經絡關節,則經脈收縮拘急,甚則攣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如《素問·舉痛論》說:「寒則氣收」,「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縮蜷、絀急,即為寒邪所傷,經絡、血脈收引而致。

視頻

寒邪 相關視頻

風邪寒邪經典方劑 麻黃湯
寒邪直中脾胃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寒邪性質及其致病特點 ,道客巴巴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