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食帖(朱容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寒食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寒食帖》中國當代作家朱容大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寒食帖

今日讀蘇軾在黃州所作的《寒食雨》。先看正文:(一)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二)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不知道是哪個哲人說過,文學的真實甚過歷史的真實。蘇軾在烏台詩獄後,雖說不上是驚弓之鳥,但至少是往那條路即不敢寫詩文上靠了,妻子王閏之的埋怨甚至燒蘇軾所作的東西,也都可以原諒的了。當遭遇一個劈頭蓋臉的橫禍從天而來,性命已不保,後遭周折一百來天,貶去黃州,不得簽公事,政治生命幾陷入泥土,乃至踏上幾腳永不得翻身。生活上困頓窘迫,自開荒地,種麥種菜。看古來儒士有幾?

這兩首詩,確是真切的歷史。春天下了近兩個月的雨,室外到處是濕漉漉的,天地蒙蒙不得開。這又何嘗不是詩人內心對現實的觀照呢?我上網去搜尋看別人如何解釋,有的並不恰切。破灶燒濕葦,如果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下了兩個月的雨,要燒的幾乎都燒得差不多了。俗話說得好,「沒柴燒,燒硬材。」,我想應該是柴盡了,只是在趁雨霽之際,到野外臨時割取的濕柴禾。這種柴,也燒得着,只是滿屋煙薰繚繞。這一點有真切的生活體驗,故而更肯定蘇軾所說的是濕葦即活葦無疑。

「小屋如漁舟」,這一句解釋,我也覺得網上也有不恰當的。這一點,我也有深刻的體會。年輕時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千禧年之後這一段時間,我一家曾在一市場租屋居住,雖是兩層,但上層是石棉瓦,如若是大風天,石棉瓦有吹走的可能。我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一句」破屋蟻行舟「正是大風雨襲來的寫照。

所以說生活的真實並且用心去感知詩中的真實,豈不是與古人溝通對話嗎?不能盲信大家之言,以自己的視角切入世界。更鮮活,更靈動。說句題外話,前段時間看三毛的散文,提到「滾水」這詞時,當地土話就有這樣的詞。又如林清玄的散文提到「眠床」,當時我也是很驚詫,甚至上網去查了,說是閩南台灣的話,這又是不對的。鄂東南大冶就有上述兩個詞語,而在大陸,許是孤陋寡聞之故,我沒有看到這兩個詞語的應用。詞語的生命就在人間。李白《菩薩蠻》中有一句「寒山一帶傷心碧」,記得上海辭書出版社《唐宋詞鑑賞辭典》解釋傷心這詞時,只因為至今還在運用如」忙倒傷心「之說,可見,這是自已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解讀古人遺留下來的一孔之見。世上的書何其多,又雷同的,所以更覺得陳寅恪先生講課的了不起來。

可可詩詞網解釋蘇軾這首詩,猛然想起真實的蘇軾來。今日看到這詩時,禁不住淚流嗚咽。想一想,蘇軾從歷史一步步地走來,因為有前人的歷史,後人則許多和稀泥,甚至騰雲駕霧般飄飄然的一筆帶過,但歷史的細節真實如豐碑矗立在那來。我想到飽讀詩書,發憤要讀盡天下書的蘇軾在文字獄面前,也是這般的無奈,命如雞。但願這樣的歷史少些少些,乃至沒有更好,則是社會的進步。

網上說,蘇軾寫這兩首的筆跡還在,如果知道假以時日能看到這原件,當你潛下心來,沉入歷史煙雲中,觸摸當時的蘇軾,或許能感受到蘇軾的脈博跳動吧。臨皋亭,雪堂,月波樓……我不由得上高德地圖去搜索一番,甚至離黃州不遠的家鄉,自己何日不去瞻仰一番呢? [1]

作者簡介

朱容大,大冶人,愛好塗抹文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