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食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寒食節

別 稱 :禁煙節、冷節、百五節、禁火節

節日時間清明節前一二日

節日意義 :紀念介子推

設立人物晉文公

設立時間春秋時期

節日起源 :祭祀

節日活動 :祭掃、踏青、鞦韆

節日活動 :蹴鞠、牽勾、鬥雞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1]

沿革

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並為全國所接受。伴隨着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是千年如一的。

典故

春秋時期晉獻公特別寵愛驪姬,為了驪姬兒子繼位後沒有後顧之憂,晉獻公顯示逼死太子申生,後又派人去殺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公子重耳不敢與父親對抗,只得出逃。

後來,晉獻公死了,公子夷吾在秦穆公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曆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重耳逃到齊國時,齊桓公非常喜歡他,把親戚家的女兒姜氏嫁給他,由於妻子姜氏和眾謀臣的幫助,他雖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但為國出力的抱負始終沒有被磨滅。

公元前636年,他終於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史稱晉文公。晉文公即位以後,為了獎賞與自己同甘共苦的謀臣,對他們進行封賞,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優厚的待遇。可是有一位謀臣介子推卻被晉文公忘記了,既沒有得到賞賜,職位也沒有升遷。

在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馬後效力,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沒有飯吃,介子推為了讓他吃頓飽飯,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他為重耳用盡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雖然重耳沒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對此表現得毫無怨言。他不但沒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認為自己沒有受賞的資本。

當時,一些謀臣自恃對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對此非常氣憤,便說:「公子能夠當上國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難時期輔佐公子的人卻以為是靠他們的力量,這不是欺騙別人麼?偷人家東西尚且被稱為盜賊,更何況貪取上天的功勞,把上天的功勞歸為自己的功勞的人,這些人難道不是可恥之輩嗎?」

介子推的母親和親戚、鄰居都勸他向晉文公討賞。但他不願與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爭名奪利。他還覺得官場污濁不堪,與其在官場裡活受罪,還不如在家中編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親見兒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興,就決定和兒子到深山中隱居。介子推非常高興,於是背着母親直奔綿山(今山西沁源縣西北),從此隱居深山,過着雖然清貧卻無憂無慮的隱居生活。

晉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綿山歸隱,不再為他效力,心中非常後悔,就親自到深山尋找,卻總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燒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場的污染,就和母親一起穩坐山中,任憑大火將他們吞沒。

最後,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晉文公把燒死介子推的這天定為寒食節。

據說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寒食節是清明節前一天。因為介子推被火燒死,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這一天嚴禁煙火。嚴禁煙火的結果就是只能吃生冷食物。於是名之為寒食節。

視頻

傳統故事我來講寒食節

參考資料

  1. 寒食節,二十四節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