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寸口脈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寸口脈法

來自搜狐網的圖片

飲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陰散其精華,游溢經絡,以化氣血。氣血周流,現於氣口,以成尺寸。

氣口者,手太陰肺經之動脈也。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尺為陰而寸為陽,關者,陰陽之中氣也。寸口在魚際之分,關上在太淵之分,尺中在經渠之分。

【翻譯】吃喝的東西進入胃裡,腐熟消化研磨手太陰經散發精華,沿着經絡游溢,以運化氣血。氣血環繞流動,顯現於氣口,形成尺脈和寸脈。

氣口,是手太陰肺經的動脈。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尺為陰而寸為陽。關,是陰陽的中氣。寸口在魚際穴處劃分,關上在太淵穴處劃分,尺中在經渠穴處劃分。

{解讀}王叔和說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寸口脈中寸關尺三部脈,是以兩手的橈骨莖突處定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以便三指按切,這是後世醫家常用的一種方法。

心與小腸,候於左寸,肺與大腸,候於右寸,肝膽候於左關,脾胃候於右關,腎與膀胱,候於兩尺,心主三焦,隨水下蟄,亦附此焉。

《素問·脈要精微論》: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關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兩寸部也。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謹調尺寸,而表里上下,於此得矣。

【翻譯】

心與小腸切脈的部位在左手的寸,肺與大腸切脈的部位在右手的寸,肝膽切脈的部位在左手的關,脾胃切脈的部位在右手的關,腎與膀胱切脈的部位在兩手的尺,心主三焦,隨水下蟄,也依附這一點。《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尺內的兩旁,是脅下小肋骨,尺外診斷腎,尺里診斷腹

兩手關部脈,左外診斷肝,內診斷膈,右外診斷胃,內診斷脾。兩手寸部脈,右外診斷肺,內診斷胸中,左外診斷心,內診斷膻中。總而言之,寸為前,尺為後;分而言之,上半部為前,下半部為後。診寸部脈時,手指向上(掌側)推至脈的盡端,所謂上尋魚際,以測候病位;診尺部脈時,手指向下(臂側)移至脈搏盡端,所謂下尋尺澤,以測候病位。謹慎仔細的了解尺脈寸脈,並且表里上下,於此得到病的部位。

{解讀}「寸口診法」是中醫最主要的脈診法。寸口分寸關尺三部,兩手共有六部脈。歷代醫家尊《內經》之旨,認為寸關尺分候一定的臟腑,因而在病理條件下就可以在相應的部位表現出異常脈象,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

1964年全國中醫教材會議審定的《中醫診斷學》講義宗《內經》本義,采眾家之長,明確為:左寸候心與膻中,左關候肝與膽,左尺候腎與小腹,右寸候肺與胸中,右關候脾與胃,右尺候腎與小腹。這種分法很切合臨床實際,體現了上(寸部)以候上,中(關部)以候中,下(尺部)以候下的原則。

一家醫理一家脈,黃元御的醫學理論可謂獨樹一幟,他的脈法也與眾不同,首先,要知道黃氏脈法大的層次。黃氏脈法首重在於三焦氣機升降,其次才是各臟腑、氣血等等。

第二、要知道六部脈所主。黃氏六部脈並沒按照臟腑排序,而是按照三焦氣機升降排序,也就是說黃元御的脈法首先診斷的人體氣機升降的大秩序。然後才有臟腑、氣血的詳細分析。[1]

參考文獻

  1. 【黃帝內經】中寸口脈的診脈法 ,搜狐網 ,2018-07-20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