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層中層氣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對流層中層氣旋是中國天氣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對流層中層氣旋主要出現在阿拉伯海北部,有時在孟加拉灣地區。氣旋最強的環流在700-300hPa之間,在地面和200hPa常都看不到閉合環流,水平尺度是1000km,垂直尺度約6km,這種氣旋可產生大量降水。
對流層中層氣旋是與季風區天氣直接有關的大尺度天氣系統擾動之一。夏季風期間季風地區除了像青藏高壓、熱帶東風急流這些行星尺度的天氣系統外,對季風區天氣直接有關的主要大尺度天氣系統擾動,除了對流層中層氣旋以外還有過赤道氣流與低空急流以及季風槽和季風低壓。
對流層中層氣旋的渦度最大值在700-500hPa;最大水平風速出現在600hPa高度上;最大上升運動偏向擾動的西南方,這個地區上升運動強,降水量較大;擾動基本上具有副熱帶性質,生成緯度在20°N,500hPa以下是冷心,500-300hPa是暖心;擾動是准靜止的,可靜止3--7天,在地面表現為西南氣流中的一個弱槽;濕靜力穩定度垂直結構表明,中層以下的大氣很不穩定,有利於深對流發展。
在500hPa上的擾動區非常潮濕,水汽主要由阿拉伯海的積雨雲從下層輸送上來,同時也順着高層東風氣流從孟加拉灣平流過來。
參考文獻
- ↑ 中國人中國字|看中國人專屬的浪漫和智慧!,搜狐,2022-10-12
- ↑ 了不起的中華文明:漢字發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機,搜狐,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