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層折射改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對流層折射改正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對流層折射改正(correction for the tropospheric refraction)是對電磁波通過對流層時由於傳播速度的變化以及傳播路線彎曲而產生的折射誤差所進行的改正。電磁波的對流層延遲與對流層的大氣折射率和電磁波傳播方向有關,而對流層大氣折射率與大氣壓力、溫度和濕度有關。為減少對流層延遲可通過實測測區的氣象資料,利用同時顧及了大氣折射率和電磁波傳播方向影響的對流層大氣折光模型進行改正,可減少對流層延遲的92%~93%。當基線較短、兩個測站的氣象條件一致且較穩定時,利用基線兩端的同步觀測進行相對定位,即可較好地減弱大氣折光的影響。
在對流層中,折射率略大於1,隨着高度的增加逐漸減小,當接近對流層頂部時,其值接近於1。對流層的折射影響,在天頂方向(高度角90°)可產生2.3m的電磁波傳播路徑誤差,當高度角為10°時,傳播路徑誤差可達20m。在精密定位中,對流層的影響必須顧及。
通常將對流層的大氣折射分為干分量和濕分量兩部分。干分量引起的電磁波傳播路徑距離差主要與地面的大氣壓力和溫度有關;濕分量引起的電磁波傳播路徑距離差主要與傳播路徑上的大氣狀況密切相關。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科普 | 漢字為什麼是「方塊字」?,搜狐,2022-03-25
- ↑ 【傳統之韻】漢字--最優秀的傳統文化 ,搜狐,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