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尋味老家「年夜飯」(林棲)

尋味老家「年夜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尋味老家「年夜飯」》中國當代作家林棲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尋味老家「年夜飯」

進了臘月,鄉村農家就起了年味。家家忙着籌辦年貨,準備過一個鬧熱年。我們小孩子,開始盼星星盼月亮,掰着指頭數日子,想着大年除夕香噴噴美滋滋的年夜飯,做夢都流口水。

除夕臨近,整個鄉村開始喧鬧沸騰起來。白日夜晚,殺豬宰羊的,殺雞宰鴨的,打糍粑推豆腐的,做灰鹼粑盪粉的……家家戶戶像比賽一般,熱熱火火,聲息一浪蓋過一浪。爆竹聲響起來,紅燈籠掛起來,喜慶的春聯貼起來,年味開始暴漲。

除夕之日,家家都有一名「大廚」領着一群幫手,揮刀揚鏟,配菜調味,水煮油炸,清蒸爆炒,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除夕年夜飯,家家都是一大桌一年之中最為盛大壯觀的筵席,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土裡長的,山上生的,應有盡有;熱炒涼拌,清蒸宮爆,各種成色,各種樣式,各種口味,令人眼花繚亂,垂涎欲滴。

「二十八,家家殺;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飽克勒(吃得飽足)!」這是我老家過去流行的兒歌,一到臘月,我們便天天唱,腦海里,眼面前,熱騰騰,香噴噴,呈現出年夜飯的美味佳肴。可見當時農村過年的熱鬧景象和我們小孩子對過年的無限嚮往。過年,不僅能夠讓我們獲得胃口上的生理滿足,還能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和幸福。

那時候,我的老家特別窮,缺衣少吃是常事。但大年除夕這天,我們小孩子卻可以雷打不動地穿上新衣服,吃上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當然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我老家的年夜飯,又叫做年根飯,還叫年羹飯、團年飯、合歡宴,吃法有很多的講究。飯是用秈米和糯米摻和煮成,比平時多煮一些,用甑子蒸熟,在除夕這天要吃有剩餘,用作來年的「飯根」(又叫飯娘),要吃上好幾天,含有「富貴有根」「年年有餘」的意思。但大年初一忌吃「飯」,因「飯」「患」諧音,不吉利,所以大年初一,我們一般都吃糍粑、灰鹼粑和粉之類的東西。

在我的老家,年夜飯是一場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共享的盛宴。在我們全家享用年夜飯前,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和祈福求願活動。在活動前,任何人不得先吃準備好的年夜飯和果品。長輩們認為吃過的東西已不潔淨,供奉不潔淨的東西是對神仙和列祖列宗的不尊敬。在祭祀和祈福活動時,擺供品和燃燒香紙的人必須先淨手,神情要莊重嚴肅,不許隨便開口說話,所以活動現場氣氛顯得十分神秘和莊重肅穆。

祈福活動是給萬物分享年根飯,藉此機會表達自己來年的願望。象徵性地取一點年根飯餵給牛、狗、豬、雞、鴨、鵝吃;用刀在果樹的根部砍開一個小口,在口子裡放上一點年根飯;在田園裡撒上一些年根飯,許下自己的心愿,祈求來年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瓜果滿園。

祭祀活動是在庭院中間擺上豬頭酒禮祭拜天地,在庭院門前擺酒擺茶燒香燒紙敬奉四方土地;在堂屋八仙桌上擺上酒禮美食和瓜果,祭祀伏羲黃帝孔子等神靈和列祖列宗。祭祀時,很講究儀式的莊嚴感,祭拜天地和四方土地時,不許婦女和小孩子在場,讓他們離得遠遠的。惟有家長一人主持儀式並開展活動,擺好酒菜,燒香燒紙,又是跪地,又是磕頭作揖,口中念念有詞,大概就是祈求神靈保佑,希望來年風調雨順,吃穿用度不愁和老小全家安康。在堂屋中祭祀神靈和列祖列宗時,家長才會帶上家中的男孩一起參加活動,家長領着香火繼承人,對神靈和列祖祭拜,向神靈和列祖祈福求願,希望來年萬事順意。

所有祈福祭祀活動結束,家長才號召全家老小坐到年夜飯桌前,一起共享豐盛的年夜飯。

吃飯前,也有講究。所有的酒肉飯菜都上齊了,熱氣騰騰,滿目的美食,滿屋的香味,直逼得人眼花繚亂,口水直流。但是,只要家長沒動筷子,任何人不得先動筷子。

等一家老小都坐好了,每個人面前都擺好碗筷,然後家長才坐下來,默默地巡視一下全場,看看人都到齊整了沒有。如果人還沒到齊,那一定會等到齊整了才開席,以求團圓。如果實在到不齊整,少一個人就得擺上一副碗筷,盛上飯菜,還留出位置來。如果是遇到有出嫁的姑娘,家長會提前將年夜飯打好包派人送去,不管天遙地遠,天寒地凍,都要送到姑娘新家的年夜飯桌上,讓出嫁的姑娘吃。給出嫁姑娘送年夜飯,需要持續送上三個年頭。如果家裡有剛過世的人,也要擺上碗筷,盛上飯菜,留出位置。這樣全部考慮周全後,這才意味着全家真正團圓。

於是團年飯就開席了。家長首先將最好的菜餚,也就是年夜飯的主菜,夾給家裡的每個成員。先夾給最大的長輩,然後從老到小,再到一般人,全家都要照顧到。然後舉杯共賀新年快樂。此後,家長便鼓勵大家放開手腳肚腹努力吃喝。年夜飯的高潮之處,是全家老少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或用飲料、茶水,或是烈酒,相互交流祝福,互致敬意關愛,情意綿綿,其樂融融。

許多年過去了,我回老家過年,年味似乎清淡了許多,吃年夜飯也沒什麼講究了。雖然飯桌上的菜品更多,卻怎麼也提不起熱烈的胃口了。

細細尋思起來,一是這些年物質有了極大的豐富,大家好像天天都在過年一般,人們對除夕年夜飯的美味佳肴早已沒了期待。二是傳統文化已被人們視為多餘,早被年輕人拋至九霄雲外,再沒那些祭祀祈福和尊老愛幼的講究,缺少了文化氛圍,年味淡了,自然就少了許多的樂趣。 [1]

作者簡介

林棲,實名張維軍,1974年10月29日生,土家族,貴州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