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尋夢蘭亭(外一篇)(方華強)

尋夢蘭亭(外一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尋夢蘭亭(外一篇)》中國當代作家方華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尋夢蘭亭(外一篇)

蘭亭,臥薪嘗膽勾踐曾在此植蘭,書聖王羲之也因在此寫下《蘭亭集序》,而千古流芳。

名聞遐爾的蘭亭還聳立着一方石碑,是清康熙皇上立下的,他為了顯示書藝,並企望以此籠絡文人達士,從而實現武定邊疆、文治朝野的志向,在一塊石頭冰冷的紋理上,刻下了「永和九年……有感於斯文」的御書,然後站在蘭香四溢的風裡,深吸了一口漢文化的馨香,轉而去續寫他的「清史」去了。石碑旁的右軍祠依舊靜沐在清爽的風裡,寬衣大袖的王羲之塑像神情超然而平和,仿佛他為了提升書藝剛從齊魯燕趙遊歷而歸,仿佛他剛剛為一位賣不出扇子而發愁的老太太題完了扇面,仿佛他剛剛從會稽內史的任上卸下了幾許重負,祭祖告退、優遊山林,仿佛他在快雪時晴的暮冬想起了遠方的朋友……

勾踐在這裡植蘭的那個春天,他把呼吸也呼到蘭香里了,他把手指的脈息也植到山的皺褶里了。王羲之這個有着北方血統又生長於南方的士族之胄,卻硬是將書法這一精妙的藝術演繹得空前絕響。也許北方的血統鑄就了他書法中的雄強與剛健,南方氣息又滋潤出靜穆和秀美。他在那個偏安於半壁江山的東晉時代,和許多文人士大夫一樣,寄情于山水之間,移趣於書道之中。他把毅力和智慧的雙刃劍,在墨池邊砥礪出鋒利的光芒,然後就在這個叫蘭亭的地方,劈開了書法殿堂里的最後一道石扉,繼而有一道金色的閃電驕龍般盤旋而下,纏繞着那支飽蘸濃墨的筆管,在那偌大的白紙上高蹈起來翩舞起來……

展讀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你不僅被那「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的書法所陶醉,更對那精美深至的文章激賞不已。那「崇山峻領,茂林修竹」將幽香輕揚的綠蘭掩映在山的懷抱、水的唇邊。那是大自然的天籟和地韻,而暢敘幽情的這群達士孺子,不也像朵朵幽蘭,綻放在永和九年的那個暮春。有些微醉的王羲之面對自然那永恆的大美,深感生命的短暫,他慨嘆「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羲之是幸福的,因為他從大美中感悟到瞬間的永恆,他從「道」的精倫中遴選出生命的青果。他將那篇浸潤過蘭香的文字留給了蘭亭,記載了那個叫着魏晉風度的時代,曠達、優雅的情懷。他微醉的剪影,倒映在清澈的溪水裡,流進了生生不息的土地以及人們的心靈,八年後他從這裡靜靜抹去了他的最後一行腳印,然後飛升到他的藝術天堂里去了。

一千多年過去了,令人欣慰的是傳統的書法藝術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少兒學書如雨後春筍,充盈着素質教育的園地,書壇更是千秀競放,蔚為大觀,一向束之高閣的書法作品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羲之有靈也一定深感欣慰吧。近兩年,我也開始喜歡上了書法,尤喜臨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因平時忙於工作,只有在雙休日或是節假日,才勻勻磨出一硯濃濃的香墨,沏上一杯淡淡的清茶,於是神清氣爽地端坐於從鄉下宅院裡砍伐的老槐樹做成的書桌旁,筆走龍蛇,或如輕雲出岫,或似倦鳥歸巢,墨韻、茶味、伴着似有似無的槐花的清香,在那白雪般無聲的紙上書寫江南春的清潤、夏的明艷、秋的淨朗、冬的空曠。寫着寫着,仿佛自己也融進了那悠長的意境之中了。於是,消散了勞頓以及人在旅途的滾滾紅塵。水仙般的靜,在字裡行間散發一絲禪意以及古琴金石餘響……

也許,尋夢蘭亭,你不必遠涉紹興那青翠的渚山,攪亂幽蘭的芳夢;也不必一定要去拜謁右軍祠,踏醒羲之的淺睡。你也不必複製流觴於曲水的那年暮春,也不必「臨文嗟悼」,為逝去的華年,感嘆生命的迅疾,你只要在心靈的沃土上植上馨香的幽蘭,生命就會歌唱;你只要用思想之筆去書寫人生,歲月就會刻下屬於你的篇章。

[1]

作者簡介

方華強,女,曾用筆名:嫩江洪波。曾工人、服裝設計、編輯記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