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內乳頭狀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導管內乳頭狀瘤分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兩者均可見到自發的、無痛性乳頭血性溢液;均可捫及乳暈部腫塊,且按壓該腫塊時可自乳管開口處溢出血性液體。
診斷標準
由於兩者的臨床表現及形態學特徵都非常相似,故兩者的鑑別診斷十分困難。一般認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溢液可為血性,亦可為漿液血性或漿液性;而乳頭狀癌的溢液則以血性者為多見,且多為單側單孔。乳頭狀瘤的腫塊多位於乳暈區,質地較軟,腫塊一般不大於1cm,同側腋窩淋巴結無腫大;而乳頭狀癌的腫塊多位於乳暈區以外,質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動度差,易與皮膚粘連,腫塊一般大於1cm,同側腋窩可見腫大的淋巴結。乳腺導管造影顯示導管突然中斷,斷端呈光滑杯口狀,近側導管顯示明顯擴張,有時為圓形或卵圓形充盈缺損,導管柔軟、光整者,多為導管內乳頭狀瘤;若斷端不整齊,近側導管輕度擴張,扭曲,排列紊亂,充盈缺損或完全性阻塞,導管失去自然柔軟度而變得僵硬等,則多為導管內癌。溢液塗片細胞學檢查乳頭狀癌可找到癌細胞。最終確立診斷則以病理診斷為準,而且應做石蠟切片,避免因冰凍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
臨床表現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與乳腺導管擴張綜合徵:導管內乳頭狀瘤與導管擴張綜合徵的溢液期均可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症狀,但導管擴張綜合徵常伴有先天性乳頭凹陷,溢液多為雙側多孔,性狀可呈水樣、乳汁樣、漿液樣、膿血性或血性;乳頭狀瘤與導管擴張綜合徵的腫塊期均可見到乳暈下腫塊,但後者的腫塊常較前者為大,且腫塊形狀不規則,質地硬韌,可與皮膚粘連,常發生紅腫疼痛,後期可發生潰破而流膿。導管擴張綜合徵還可見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乳腺導管造影顯示導管突然中斷,有規則的充盈缺損者,多為乳頭狀瘤;若較大導管呈明顯擴張,導管粗細不均勻,失去正常規則的樹枝狀外形者,則多為導管擴張綜合徵。必要時可行腫塊針吸細胞學檢查或活組織病理檢查。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