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封塵的故鄉(小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封塵的故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封塵的故鄉》中國當代作家小溪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封塵的故鄉

我的老家在青沙山下一個山谷,兩面環山,一條飄帶的小河在村莊腳下舒展着,綿延數公里之後流入濤濤黃河。老家就坐落在山谷陽面的黃土坡上,三面是用黃土夯築成的城牆,靠小河一邊是百尺之高的懸崖,上下城門外有一條長長的護村水溝。那似月牙狀的一壩壩麥田,從兩面緩緩的斜坡直達谷底,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從村莊穿插而過。老家的土壤分為兩類:陽面是貧瘠的黃土山地,十年九旱,畝產在300斤左右。田野周圍光禿禿的山坡上,長着些不足一尺高的黑刺和貓兒刺,村民們就靠挖這些黑刺和貓兒刺來解決家裡的柴禾問題。陰面是青沙土混合土壤,因在小河那邊,村民們就把陰面叫河那頂。河那頂,每一處特殊的地形,都有一個怪怪的名字:破莊廓、香麻灣、瓢兒灣、沙拉溝、哈老嘴等等。山上楊柳樹蜿蜒如蛇,苜蓿蔥鬱,雜草茂盛,伴我度過了夢幻般的童年。

河那頂上放羊,是兒時最樂意的事情。記得上小學時,常帶上幾個年級稍小的玩伴,清晨把羊趕到山上,放學後再把羊收回來。若遇假期,玩伴們更是歡呼雀躍。

那時學校分有勤工儉學的田,隔三差五學生就要勞動,讀書似乎成了「副業」,而且很多民辦老師是「半邊戶」,都惦記着家裡的事情,農忙時節就放長假,這正中了我們這些野慣了的山裡娃們的下懷。

夏天的早晨,太陽曬屁股了才爬起來,吃過早飯,書包里揣些煮熟的洋芋之類的食物,給羊套上篾嘟嘴,以防啃吃隊裡的青苗和私人的青菜,一路呼哨上山,取下羊嘟嘴,撿起石子將羊砸上山去,幾個夥伴草坪上自由自在地玩耍。時而看見幾隻野兔,我們就滿山滿野的去追那幾隻野兔子,時而在大青石板上寫字畫畫,時而撿起片片石打靶子比賽……

看看太陽偏西了,便仰望山巒,搜尋羊群的位置,有時在山坡上「咩呀、咩呀」的一喚,那隻身上有花斑的母羊便首先鑽出草叢,帶着羊群歡蹦亂跳地下山,有時任憑怎麼呼喚,羊群仍無動於衷,這時便往山上爬。爬至山腰那叫沙拉溝的地方有股泉水,咕嘟咕嘟地喝飽後再接着上爬。若時間早,一定要到山那邊的哪個瓢兒灣拾野草莓吃。太陽下山就身披月光,趕着羊群,哼唱着跑調也只有自己能聽懂的小曲,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兒時的眼裡,這座河那頂漫山是寶。山裡的野草莓是我們愛吃的。特別是那形似草莓的刺梅兒,更是香甜可口。山上有很多藥材,東花、柴胡、黨參、秦艽。曾被我們採回曬乾去賣,換回了讀書的本子錢。即或是那大片大片的苜蓿草也被看好,那不僅是牛羊的上好飼料,而且被大人們割了背回家,作成掃帚用。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原來的生產隊分割成幾戶為單位的生產作業組,實行了以組為單元的生產承包責任制。作業組的人員也開始輪流外出搞副業來提高家庭經濟收入。

1987年我也去了玉樹牧區創業,就再無緣走進那熟悉的河那頂。如今,村里把河那頂上的土地都退耕換林栽上了各種各樣的樹木,那河那頂上,供電部門架起了農網改造的鐵塔。農網改造的成功和公路的暢通,改變了老家貧窮的面貌。村民們已不再為柴禾而發愁去破壞生態環境了。退耕還林、保護生態,使老家兩面的山因少了無休止地索取,也變得大樹林立、青草繁茂,久違的野兔、野雞等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眼下那座河那頂真正成了放牧的理想場所了,但老家的人們已豐衣足食,他們用勤勞的雙手開闢了一條發家致富的「拉麵經濟」道路。

[1]

作者簡介

小溪,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