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湖南留別東陽舊僚兼示吏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將赴湖南留別東陽舊僚兼示吏人》 |
作品名稱: 《將赴湖南留別東陽舊僚兼示吏人》 創作年代: 唐代中期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戴叔倫 |
《將赴湖南留別東陽舊僚兼示吏人》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戴叔倫的詩。[1]
戴叔倫的詩,體裁形式多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皆有佳作。題材內容也十分豐富:有反映戰亂中社會現實的,有揭露昏暗醜惡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嘆羈旅離愁的,也有描繪田園風光的……而在他的諸多詩篇中,最有價值、最富有社會意義的,還應該說是那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2]
詩詞正文
“ | <智力苦不足,黎甿殊未安。
忽從新命去,復隔舊僚歡。 曉路整車馬,離亭會衣冠。 冰堅細流咽,燒盡亂峰寒。 耆老相餞送,兒童亦悲酸。 桐鄉寄生怨,欲話此情難。 > |
” |
— <《將赴湖南留別東陽舊僚兼示吏人》>,<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3]
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 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曆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留後。此後,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4]
他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辭官歸隱,六月十三日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於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曆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為疏通城內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門麵粉廠南圍牆前),並親自題立「詩伯夜台」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5]
視頻
..
..
參考資料
- ↑ 《將赴湖南留別東陽舊僚兼示吏人》 詩詞名句網
- ↑ 《戴叔倫這首詩美得猶如一幅畫,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快資訊 發布時間; 2021-03-25
- ↑ 戴叔倫簡介 古詩文網
- ↑ 劉晏(唐朝宰相)_東明唐代人物專題 東明人物網
- ↑ 戴氏宗親參觀戴叔倫紀念館 騰訊視頻 發布時間;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