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對酒 - 秋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酒 - 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1]

作者簡介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浙江紹興山陰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廈門廳。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璿卿,號旦吾,留學日本後改名瑾,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曾用筆名白萍。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秋瑾與王廷鈞結婚。

1903年,和丈夫離婚。

1904年,秋瑾變賣首飾籌集資金於5月東渡至日本,先後入國語講習所(日語講習所)、實踐女學校。

在日本期間,秋瑾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加入馮自由梁慕光孫中山委派在橫濱成立的三合會,並受封為「白紙扇(即軍師)」

中國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最後被清廷抓捕處決,而她的死間接促成辛亥革命。[2]

寫作背景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秋瑾的小詩「對酒」作於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國事板蕩,中華民族瀕臨滅絕的危險,而滿清王朝腐敗不堪,鑑湖女俠憤然而起,她本出身書香門第,卻不願做嬌花弱柳,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於1904年變賣掉自己的全部首飾衣物東去日本留學。

她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價購得一柄寶刀,並學習劍擊和射擊技術。秋女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擊劍,舞刀,豪飲,賦詩,俱能來得,盡顯巾幗豪氣。

1905年從日本回國,走訪好友吳芝瑛,以所購寶刀相示,縱情豪飲,酒酣耳熱,拔刀起舞。

《對酒》簡介

題目「對酒」便可使人聯想起曹操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但一個是抒發拯救祖國的革命豪情,一個卻是表達對離亂的傷感,建功立業的渴望。

首聯可從其豪氣聯想到秋瑾的其他詩句「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不因人熱。俗子胸襟誰識我」,但秋瑾也還有作為一個女子的生活情趣和細膩感情:「夏晝初長,紈扇輕攜納晚涼,……浴罷蘭泉,斜插茶花映翠鈿」。

頷聯大有李白詩風:「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將進酒》)。頸聯可想到她的另一些詩句:「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尾聯和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思想是相通的。[3]

譯文

不吝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換美酒也算得上豪邁。

應該多珍惜這一腔革命的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

註釋

①.對酒:指此詩為對酒痛飲時所作。

②.寶刀:吳芝瑛《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③.貂裘換酒:以貂皮製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④.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視。

⑤.碧濤:血的波濤。用《莊子·外物》

⑥.典:「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萇弘是周朝的大夫,忠於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於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後化為碧玉。後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⑦.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賞析

上疊

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的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的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的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的性格的豪爽。[4]

下疊

與首句呼應,詩人願意用名貴的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毫不猶豫地捨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吳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復志,慮其事泄賈禍,屢示珍重。面對好友的提醒,這就有了本詩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俠的回答。

借用周朝的忠臣萇弘鮮血化碧的典故闡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蠻強的熱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應當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充分錶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