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人書陪伴我長大(喬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人書陪伴我長大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小人書陪伴我長大》中國當代作家喬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追小人書陪伴我長大

新中國成立後,從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小人書(即連環畫),成為教育民眾的一種重要方式,充實着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

小人書最早是線裝描畫的黑白本,最後發展為工筆彩繪本,以32開長方形見多。

我從六十年代後期上小學三四年級,認識了一些字開始,就愛上了小人書。家裡有幾本哥哥不知翻看過多少次的小人書,書角卷在一起,每一頁上都留有汗漬、油漬和手印。第一次接觸小人書,就被那線條分明深沉厚重的畫面緊緊的吸引住眼球,對照畫面,閱讀畫面下邊通俗、樸實的文字,完全能讀懂和領會書中的意思,常常被書里的故事情節所感染,隨着書中人物的命運而跌宕起伏,有時拍案叫絕,高興的笑出聲,有時掩面悲傷,淚眼婆娑。

小人書是我童年時,最主要的精神食糧。那時基本沒有家庭作業,也沒有課外書籍和資料,文化生活非常匱乏。讀小學時,只上半天學,下午放驢時,就把小人書帶在身邊。毛驢和騾子在山坡上啃着香甜的青草,我們幾個小夥伴就坐在大樹下,頭挨着頭,貪婪的一頁頁翻看小人書,被小人書所感染,到了痴迷的程度。

能得到幾本小人書,是最愉快的事,經常高興得幾天都睡不着覺。我們把平時大人給的鋼鏰,一個個儲存在家裡的小木盒子裡,隔幾天,和小夥伴們走十來里山路,到公社的供銷社,捨不得買其他東西,爬在櫃檯上,目不轉睛盯住小人書,選來選去,掏出所有的鋼鏰都買成小人書。我們事先有約定,不買書名一樣的小人書,為的是回到村子裡,互相交換的看,這樣就能多看幾本,小人書增強了我們玩伴之間純真的感情。買回來的小人書,我們各自小心翼翼地放在書匣子裡,一本一本的取出來翻看,一本一本的交換着閱讀,愛不釋手。

小人書增長了我的見識,開拓了我的視野,使我看到了山外五彩繽紛的世界。《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古典名著,人物語音、性格的刻畫,栩栩如生,薰陶了我的文學素養;《聊齋志異》、《八仙過海》、《白蛇傳》等神話傳說,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給我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敵後武工隊》、《地道戰》、《平塬槍聲》、《孫子兵法》、《鐵道游擊隊》等戰鬥故事,使我愛憎分明,心潮澎湃;《雞毛信》、《小兵張嘎》、《閃閃紅星》等書中的少年,機智勇敢的鬥志,激勵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

小時候養成的的興趣和愛好,往往會伴隨人的一生。從看小人書開始,我就喜歡上了文學,文字的種子在我的心田紮下了根。小人書里的圖畫、人物、故事,猶如一顆顆明亮的星星,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的生活,給了我無窮的力量,使我養成了勤奮好學筆耕不輟知難而進的習慣。

小人書是一種文化,它是我的啟蒙老師。我的很多知識,都是從小人書里得到的。比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李冰與都江堰,蔡倫造紙,張衡與地動儀,愛迪生與電燈、電影和電話,劉備三顧茅廬,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等等。

小人書有很強的生命力。從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流行了整整三十個年頭。它承載了我青少年時期懵懂的美夢,是搖曳在我內心深處的青春影子,是流淌在我血液里亘古不變的情感,是我人生起步階段的良師益友。到八十年代,小人書逐步被電影電視以及其他媒體所取代,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小人書版面雖小,卻包羅萬象無所不涉,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深受讀者的青睞,具有大智慧大文章,書里有博大的世界和趣味時光,是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一個時代變遷的過程中,發出閃亮奪目的光芒,熠熠生輝,是那個時代的動畫片。

幾十年光陰荏苒,幾度異地挪窩搬遷,小時候存放小人書的書匣子現在遺失了,小人書也一本都找不見了,心裡難免有點惆悵,但心底的那份眷戀一直都在。[1]

作者簡介

喬暉,男,大學文化,陝西定邊縣人,中國電信員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