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嶺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嶺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小嶺街道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小嶺街道,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地處阿城區東南部,張廣才嶺西麓的淺山區。東與松峰山鎮交界,東與平山鎮相接,西與五常市八家子鄉隔河相望,西與玉泉街道相鄰,北與金龍山鎮接壤東北臨松峰山鎮。2011年,轄區總面積157平方千米,轄區總人口24097人。 清光緒八年(1882年),屬賓州廳。宣統元年(1909年),阿城設縣時該地(今萬發屯)以東屬賓縣二區,萬發屯及以西屬阿城縣二層甸子(玉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劃歸平山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平山區。1949年,小嶺與平山合併為平嶺區。1950年,改名十二區。1956年,析十二區置小嶺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4年,公社改鎮。 2019年10月,小嶺街道下轄3個社區,4個行政村。 2011年,小嶺街道農業總產值2.1億元,小嶺街道工業總產值14.7億元,財政總收入86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46元。 [1]

位置境域

小嶺街道,地處阿城區東南部,張廣才嶺西麓的淺山區。東與松峰山鎮交界,東與平山鎮相接,西與五常市八家子鄉隔河相望,西與玉泉街道相鄰,北與金龍山鎮接壤東北臨松峰山鎮。2011年,轄區總面積1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小嶺街道地處張廣才嶺西麓余脈的淺山中,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脈有太平嶺、張金西山、黑瞎子洞山、南大頂子山,境內最高點大頂子山位於新興村北,海拔679.3米;最低點西川村七組位於阿什河畔,海拔170米。

氣候

小嶺街道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夏季降水集中,氣溫溫熱,濕潤;春季風大,降水少,易發生乾旱;秋季降溫急劇,常有霜凍。多年平均氣溫3.8℃。無霜期年平均1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58.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

水文

小嶺街道境內河道屬阿什河水系,有大小河流3條,全長32.5千米,流域面積122平方千米,占全鎮總面積的77.7%。其中最大河流為大石河,發源於新興村,自東北向西南縱貫小嶺鎮中部,於西川附近流入阿什河,全長26千米。

自然資源

小嶺街道的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鉬、銅、鉛、鋅、砷、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鐵儲量154.8萬噸,鉬儲量59萬噸,銅儲量80萬噸,鋅儲量1.1萬噸。鉬、鐵礦床、屬大型礦床,砷礦床是國內最大的礦床,已經開發的有鉬礦、銅礦、砷礦、石灰石大理石、號石等,年產量2500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馬鹿、狐狸等。野生動物7大類30餘種;野生植物資源中藥用植物有人參、刺五加、黨參、平貝、黃芪等70餘種。林地面積16.5萬畝,主要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菠蘿、椴樹、楊樹、樺樹等。

人口

2011年末,小嶺街道轄區總人口24097人。總人口中,男性12417人,占51.5%;女性11680人,占48.5%。民族以漢族為主,達23365人,占97%;有朝鮮、蒙古、回、滿等少數民族,共732人,占3%。

經濟

2011年,小嶺街道農業耕地面積2.8萬畝,農業總產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31.5%,實現農業增加值0.4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為主,生產糧食4.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黃煙、麻籽、瓜果、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生產肉類851噸,畜牧業總產值1338萬元,累計造林4.3萬畝,森林覆蓋率75%,活立木蓄積量43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152畝,主要品種有山丁果、黃太平、葡萄、大秋果等。漁業以養淡水魚為主,漁業總產值1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46元。 2011年,小嶺街道工業總產值14.7億元,比上年增長40%,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3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33%。 2011年,小嶺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2%,財政總收入861.5萬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00萬元,增值稅3500萬元,企業所得稅2600萬元,個人所得稅4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7.5%、5.5%、1%。人均財政收入250元,比上年增長18%。各類存款餘額1.25億元,比上年增長30%;人均儲蓄0.5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98億元,比上年增長2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