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峪小記(李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小峪小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小峪小記》中國當代作家李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峪小記

如同故鄉的黃土萌生的榆樹,我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我的故鄉距「十萬隱士」的終南山,直線距離也不過十多里。小時候,站在神禾塬上的我家門前向南望去,巍巍終南山自東向西,如一隊馱着重物的駱駝緩緩而行。跑江湖的村中老人說:秦嶺(長安城南這段叫「終南山」)有大小七十二峪,美得很。我雖為長安人,但虛歲18當兵,後上學、工作,一晃已過花甲,與父母、兄妹聚少離多,更別說去終南山里逛。說來可笑,秦嶺七十二峪,有車的外地人大都逛過,但終南山的十幾個峪,我只去過石砭峪、灃峪和嶗峪。大峪、湯峪、太平峪……聽說過,沒去過。

初夏的一天早晨,我和妻子在長安區汽車南站坐車去小峪。車過王莽千畝荷塘,涼風拂面,白鷺起降。王莽在我們村的東邊,很早以前就聽說過「王莽攆劉秀」的故事,如果篡位的王莽真的攆殺了劉秀,東漢的歷史將會改寫。如今的王莽今非昔比,無窮碧的映日荷花和「農家樂」,讓王莽變成遠近聞名的富足之鄉。車子在王莽鄉鄭家坡村的停車場停了下來。我們沿水泥盤山道向小峪口走去。坡道邊立有一牌:小峪,古名孝峪、錫峪。是昔日關中溝通嶺南的通道之一。小峪景致殊美,以幽取勝,以靜動人……介紹歸介紹,小峪美不美還得自己看。從坡下上行約150米,山上有20世紀70年代建的攔河大壩,蓄一汪碧水。高峪出平湖,長安應無恙。壩頂有鞍間房,門前,二柏三松,清爽淡雅,為守庫人送來清涼。大壩右側峪溝有一石洞,不知從哪裡鑽出的一脈清流經懸崖峭壁跌宕,噴珠、流玉,如瀑、似霧。有青年男女在洞旁拍結婚照。女的扯起白色長裙一角,側身做凌虛蹈空狀,男的做御風而行狀。

站在壩頂俯瞰,湖水在峪谷盤纏,雲影、天光,迷離的很。峪口西望,坦坦平疇,澹澹河水,靜靜村舍,心胸頓感豁然。

小峪尚未開發,山路逼窄。我們貼着崖壁,沿湖岸往峪里走。黃的、紅的、白的野花在崖縫裡獨自開放,開的孤傲,開的淒迷。溯溪流往峪里走一公里許,已到水庫端頭。峰迴路轉,峪谷開朗。腦筋活泛的山民在此開鮮魚館、農家樂,干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營生。我和妻子走進叫「古樹人家」的農家樂。坐北朝南,一棟四間寬用白花瓷片貼面的兩層小樓清雅、淡定。一層正中為餐廳,擺兩張圓桌。右邊是廚房,左邊住主人。側面有樓梯通二樓,二樓是客房,床鋪整潔乾淨,床椅電視俱全。院子用遮陽棚遮着,下置6張圓桌。樓前有一摟多粗的柿子樹,少說也有百年。男主家四十開外,個高,女主家個矮,兒女都很精幹。女兒招呼客人,幫娘下廚。兒子給娘拉下手幫父親捉雞、撈魚,日子過得快活。

農家樂房前屋後連溪邊巴掌大的地方都種着洋芋、豆角、蔥、蒜……溪畔水池裡鱒魚戲水,金鱗耀波。我和妻子要了一盤魚,一盤秦嶺黑菜,一盤涼拌香椿,一碗米飯,就餐、[看景[]],心情怡然。

如同故鄉的黃土萌生的榆樹,我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我的故鄉距「十萬隱士」的終南山,直線距離也不過十多里。小時候,站在神禾塬上的我家門前向南望去,巍巍終南山自東向西,如一隊馱着重物的駱駝,緩緩而行。跑江湖的村中老人說:秦嶺(長安城南這段叫「終南山」)有大小七十二峪,美得很。我雖為長安人,但虛歲18當兵,後上學、工作,一晃已過花甲,與父母、兄妹聚少離多,更別說去終南山里逛。說來可笑,秦嶺七十二峪,有車的外地人大都逛過,但終南山的十幾個峪,我只去過石砭峪、灃峪和嶗峪。大峪、湯峪、太平峪……聽說過,沒去過。

初夏的一天早晨,我和妻子在長安區汽車南站坐車去小峪。車過王莽千畝荷塘,涼風拂面,白鷺起降。王莽在我們村的東邊,很早以前就聽說過「王莽攆劉秀」的故事,如果篡位的王莽真的攆殺了劉秀,東漢的歷史將會改寫。如今的王莽今非昔比,無窮碧的映日荷花和「農家樂」,讓王莽變成遠近聞名的富足之鄉。車子在王莽鄉鄭家坡村的停車場停了下來。我們沿水泥盤山道向小峪口走去。坡道邊立有一牌:小峪,古名孝峪、錫峪。是昔日關中溝通嶺南的通道之一。小峪景致殊美,以幽取勝,以靜動人……介紹歸介紹,小峪美不美還得自己看。從坡下上行約150米,山上有20世紀70年代建的攔河大壩,蓄一汪碧水。高峪出平湖,長安應無恙。壩頂有鞍間房,門前,二柏三松,清爽淡雅,為守庫人送來清涼。大壩右側峪溝有一石洞,不知從哪裡鑽出的一脈清流經懸崖峭壁跌宕,噴珠、流玉,如瀑、似霧。有青年男女在洞旁拍結婚照。女的扯起白色長裙一角,側身做凌虛蹈空狀,男的做御風而行狀。

站在壩頂俯瞰,湖水在峪谷盤纏,雲影、天光,迷離的很。峪口西望,坦坦平疇,澹澹河水,靜靜村舍,心胸頓感豁然。

小峪尚未開發,山路逼窄。我們貼着崖壁,沿湖岸往峪里走。黃的、紅的、白的野花在崖縫裡獨自開放,開的孤傲,開的淒迷。溯溪流往峪里走一公里許,已到水庫端頭。峰迴路轉,峪谷開朗。腦筋活泛的山民在此開鮮魚館、農家樂,干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營生。我和妻子走進叫「古樹人家」的農家樂。坐北朝南,一棟四間寬用白花瓷片貼面的兩層小樓,清雅、淡定。一層正中為餐廳,擺兩張圓桌。右邊是廚房,左邊住主人。側面有樓梯通二樓,二樓是客房,床鋪整潔乾淨,床椅電視俱全。院子用遮陽棚遮着,下置6張圓桌。樓前有一摟多粗的柿子樹,少說也有百年。男主家四十開外,個高,女主家個矮,兒女都很精幹。女兒招呼客人,幫娘下廚。兒子給娘拉下手幫父親捉雞、撈魚,日子過得快活。

農家樂房前屋後連溪邊巴掌大的地方都種着洋芋、豆角、蔥、蒜……溪畔水池裡鱒魚戲水,金鱗耀波。我和妻子要了一盤魚,一盤秦嶺黑菜,一盤涼拌香椿,一碗米飯,就餐、看景,心情怡然。

[1]

作者簡介

李睫,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