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故事四則(文耀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故事四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小故事四則》中國當代作家文耀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故事四則

「摸秋」

在我國的許多地區,中秋之夜流行着摸秋的習俗。據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中記載:「女伴秋夜出遊,各於瓜田摘瓜歸,為宜男兆,名曰摸秋。」那些結婚後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會乘着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別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

因為民間相傳,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為「南」與「男」諧音,摸到扁豆則生女孩,因為扁豆也稱「娥眉豆」。

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責怪「偷摘」者,反而以此為樂。

民間有句俗語,「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實就是「偷秋」的意思。摸秋的習俗由來已久。

相傳,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一天,起義軍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有幾位戰士飢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飢。此事被主帥發覺,等天明了便準備將那幾個治罪。村民們得知後,紛紛向主帥求情。為開脫戰士的過錯,有一老者隨口說道:「八月摸秋不為偷。」那幾個戰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俗。

後來,「偷摘」者多為調皮的小孩。此夜,家長放縱孩子到別人家田中「摸秋」,如果是摘得蔥,則認為小孩長大後能聰明,如果是摘得瓜,則認為以後小孩吃喝不愁。

丟了「秋」的人家,無論丟了多少,從不叫罵。

石頭放那兒好

公司成立後生意一直不太好。

於是老總請來一位風水大師。

大師說:「生意不好,是石(失)無(誤)的問題,放塊大石頭就好了。」

於是,為了鎮邪,在大樓門前安放了一塊大石頭。

公司還是接連虧損,生意仍然不景氣,於是,又請來一個風水大師分析原因

大師說:「你公司大樓前面,不應放大石頭。」

「那是為什麼啊?」老總問。

大師回答;「這叫失(石)望。」

於是,公司請人把大石頭放到了樓房側邊。半年過去了,虧損依舊。於是,老總又請來一位大師。

大師說:「大樓旁邊是不能放石頭的,這叫失(石)策(側)。」

聽了大師的話,公司把大石頭搬到了樓房的後面結果公司又接連出現幾起安全事故。

於是,老總又請來一位大師。

大師說:「你大石頭怎麼能放到大樓後面呢?」

老總問:「怎麼解釋?」

大師說;「這叫背石(時)。」

老總問我;怎麼辦?

我說;放辦公桌上,面對胸口。

老總;怎麼講,

我說;石(實)心石(實)意,誠信為本 心石(實)則靈。

石放辦公桌上,石實在在。

救命之恩

到老同事家吃飯,酒足飯飽之餘,我盯着同事的兒子看了一會說:「曉不曉得我救過你一命?」

同事的兒子不解:「我不認得您呀?」

我仰頭望天,略帶沉思說道:「當年你媽媽懷孕了,你爸向我借錢打胎,我沒有借,幾個月後你就出世了!」

同事的兒子拱手就拜:「謝謝叔叔救命之恩!」 !

搬 蛐 蛐

小時候玩過蛐蛐,捉蛐蛐不叫捉,叫搬,搬蛐蛐。

蛐蛐有三有二,母的是三,公的是二,母蛐蛐是陪伴着公蛐蛐的,公蛐蛐是打架的,你區分的出來嗎?

你去搬蛐蛐的時候,聽見蛐蛐在叫,那個聲音叫的洪亮,那個蛐蛐就是頂好的,搬蛐蛐的人把叫的洪亮叫作「老闆」。如果聽着聲音是咀嚼嚼的聲音,那不是在叫,那是蛐蛐在「彈情」。就是三和二正在一起休閒着。

比蛐蛐大一點的,屁股後面尾巴尖一點的,叫「油古盧子」,沒用的。

在廚房灶台上扒着的叫「灶媽子」,因為它守在灶台周圍。還有一種叫偷油殼,學名叫蟑螂

這幾種「蟲夾孑」都差不多的,只是顏色大小各有點不同。[1]

作者簡介

文耀棠,男,漢族,1945年臘月生,宜昌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