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桑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桑鳲
Yellow-billed Grosbeak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林孫鋒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Eophona migratoria

目/科/屬  雀形/雀/黃嘴雀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5–18cm/40–57g

別名:黑尾蠟嘴雀、小黃嘴雀,雌雄同型。[1]

  • 頭:虹膜褐色,嘴橙黃色,嘴先端黑,雄鳥頭黑,略具藍色光澤,後頸覆羽灰色。
  • 背:背及肩羽灰色,翼覆羽、飛羽、尾羽黑色。雌鳥羽色較淡。
  • 翼:翼覆羽、飛羽黑色,
  • 尾:後腰及尾上覆羽灰色,尾羽黑色,具藍色光澤,翼有白斑、且三級及初級飛羽羽端白色。
  • 腹:體下灰褐色,脇橙棕色,腹至尾下覆羽漸白
  • 腳:肉紅色

雄鳥非繁殖期嘴基及羽近白,繁殖期羽轉鉛灰色。

雌鳥頭呈灰褐色,翼上白斑較小,初級飛羽羽端白色甚窄。

棲地&習性

棲息在低地混合或落葉林(主要是櫟木)中的邊緣和村莊空地,公園大樹。

成群活動。主要以種籽、果實包括漿果、草籽、嫩葉、嫩芽、堅固外殼堅果;還有昆蟲。雛鳥主要餵食昆蟲和幼蟲。為食。[2]

繁殖期

繁殖季節在3月至7月之間。賞鳥時,遇鳥類進行築巢或育,切記「只可遠觀」原則,以免干擾,致親鳥因而棄巢,幼雛死亡。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局部常見,稀少或不規則。已在日本(九州)育種;最近(2003年)在香港繁殖。 [3]

鳴聲

在飛行中,發出嘹亮略沙啞叫聲種籽、果實、草籽、嫩葉、嫩芽、堅固外殼堅果等植物性食物。

繁殖期雄鳥唱歌響亮連串富變化音「chee chee choree kirichoo」 [4]

外觀相似性

  • 桑鳲,雄鳥體型較大,頭黑色範圍小,僅至眼下,羽色較灰,翼上只有一塊白斑,嘴尖不黑。

分佈

Eophona melanura migratoria 艾荷·哈特(EJO Hartert),1903,俄羅斯烏蘇里南部錫德米河。 羽毛的地理變化很小,不是恆定的,並且會發生中間現象。

兩個亞種和分佈:

  • E. m. migratoria E. J. O. Hartert, 1903 –西伯利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東貝加卡利亞,中阿穆爾蘭和南烏蘇里蘭),中國東北地區(內蒙古和黑龍江)和韓國;遷移到南日本(本州和九州),中國東部(廣西東部到福建)和台灣,很少遷移到南。
  • E. m. sowerbyi Riley, 1915 – 中國和歐盟EC(四川西和湖北東部到上海);移居雲南。 [5]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4K 黑尾蠟嘴鳥食重陽木果實 Chinese Grosbeak/Yellow-billed Grosbeak eating seeds of Chinese Bishopwood
黑尾蠟嘴雀 Yellow billed Grosbeak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