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渡者 周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港渡者是清代文學家周容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雜記散文,不到二百字,通過一件生活小事,驗證了渡船工說的「徐行尚開,速進則闔」的這個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這種小中見大的手法是非常高明的。作者選擇的事件表面看來似乎是不合邏輯的,但實際上卻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人說:「欲速則不達。」凡事操之過急,後果往往是適得其反。這篇散文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中心突出,文字精煉。作者只記下從小港到蛟川南門這一段途中情況,在此之前與之後的事全部刪削;這兩里路途中又只記「小奚仆」一件事。末尾說明道理,也只概括為一句話。這樣,就能給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原文
周容〔清代〕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孰視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 速進,則闔。」予慍為戲。趨行及半,小奚撲,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其猶是也夫!
譯文
順治七年冬,我從河岸的小碼頭上岸,吩咐小書僮背上用夾板綑紮好的一疊書相隨,要去蛟州城。這時西邊的太陽已經落山,薄霧晚煙纏繞於樹枝梢頭,遠望縣城,大約有二里路程。於是順便向擺渡船工問道:「到城南門,現在趕路,還來得及進城嗎?」那位擺渡者仔細打量小書僮,回答說:「如果穩步慢走,還能進得城,要是急忙趕路,城門則已關閉。」我聽了不覺動氣,認為他的話是戲弄人。我們二人於是腳步匆匆、奮力奔走,行至半路,小書僮摔一跤,捆書的繩子斷了,書籍散亂一地,小書僮坐在地上哭了起來。待到將書理齊捆好,前方的城門已經下鎖。此時,一種茫然若失之感襲上心頭,我忽然覺得先前擺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於求成、魯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敗,最終大都類似我這種日暮途窮而無所歸宿的結局。
創作背景
明朝末年,抗清義師風起雲湧,但由於倉促召募,隊伍不齊,後紛紛失敗。這篇散文是有感而發,寫的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簡析
《小港渡者》是清代文學家周容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雜記散文,不到二百字,通過一件生活小事,驗證了渡船工說的「徐行尚開,速進則闔」的這個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這種小中見大的手法是非常高明的。作者選擇的事件表面看來似乎是不合邏輯的,但實際上卻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人說:「欲速則不達。」凡事操之過急,後果往往是適得其反。這篇散文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中心突出,文字精煉。作者只記下從小港到蛟川南門這一段途中情況,在此之前與之後的事全部刪削;這兩里路途中又只記「小奚仆」一件事。末尾說明道理,也只概括為一句話。這樣,就能給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周容
周容(1619—1692),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號躄堂;明末清初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周容是明代諸生,負才名,有俠氣;他曾受知於戴殿臣御史,戴為海盜所掠,他便以身為質,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時人多有讚譽。明亡後,周容出家為僧,但後來又因母親尚在需盡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開設詞科,召周容入京,他堅辭不就。周容於詩文書畫用工皆勤,時人謂之「畫勝於文,詩勝於畫,書勝於詩」。著有《春涵堂集》。其《渡者之言》被編入湖北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下冊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