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生,一種傳統戲劇的角色,以扮演年輕的男子為主,通常不戴鬍鬚,唱腔用尖聲假嗓。亦是文士自稱的謙詞。唐.韓愈、孟郊〈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句〉詩:「小生何足道,積慎如觸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大恩人在上,小生有句心腹話兒,敢說得麼?」也可稱新學後進或年輕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1]
京劇行當介紹之小生
小生使用的假嗓與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應該剛、勁、寬、亮,聽起來聲音清跪但不柔媚,剛健但不粗野。 根據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點,小生又分為袍帶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窮生和武小生。 袍帶小生,又稱「紗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頭戴紗帽是其主要標誌,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龍、《奇雙會》中的趙寵、《陳三兩爬堂》 的陳魁等[2]。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書生、風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頭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稱「褶子生。」扇子是幫助角色表現風流瀟灑、文質彬彬的一種特殊道具。如《拾玉鐲》中的傅朋、《西廂記》中的張君瑞等。
翎子生,又稱「雉尾生」,頭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標誌,大都扮演武將或文武兼備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憑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許多舞蹈動作。如《群英會》中的周瑜、《呂布與貂蟬》中的呂布、《穆柯寨》中的楊宗保等等。 窮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書生,「表演上特別注重做功,」以表現人物的酸腐氣為主,習慣於把鞋後幫踩倒在腳下,以示其潦倒之狀,故又稱「鞋皮生」,身穿富貴衣是其主要標誌。富貴衣,是補綴有許多五顏六色的補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說這些人現在雖然很窮,衣着襤樓,但將來仍要騰達,故有「富貴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連升店》中的王明芳等。
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從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與武生差不多,但是唱與念全用小生方法。如《八大錘》中的陸文龍、《借趙雲》中的趙雲、《石秀探莊》中的石秀等。
京劇小生行當比較著名的藝術家有俞振飛、姜妙香、葉盛蘭等,其中葉盛蘭影響較大,發展為葉派,其子葉少蘭繼承發揚光大!
分類
京劇小生
京劇的行當主要分生、旦、淨、丑四種。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越劇小生
在越劇里小生指年輕男性角色。目前越劇行當以小生與小旦兩個行當為主。現在越劇小生大多由女演員扮演,只有很少的男小生演員。 小生可細分為書生、窮生、官生、武生四種。書生如《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等,窮生如《杜十娘》中的李甲等,官生如《打金枝》中的郭曖等,武生如《貂蟬》中的呂布等。
粵劇小生
在粵劇裡自1930年代六柱制興起後,小生變成班中的「第二男主角」或「男配角」。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