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米草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米草屬有200種,廣布於全球各地,我國有15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本屬植物常寄生於禾本科植物的根上。葉通常在莖下部的較小,向上逐漸增大,過渡為苞葉,苞葉比營養葉大而寬,葉和苞葉均對生,掌狀葉脈,邊緣為胼胝質增厚,具齒。該屬物種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葉通常在莖下部的較小,向上逐漸增大,過渡為苞葉,苞葉比營養葉大而寬,葉和苞葉均對生,掌狀葉脈,邊緣為胼胝質增厚,具齒。

穗狀花序頂生,花無小苞片;花萼管狀或鍾狀,4裂,前後兩方裂的較深;花冠筒管狀,上部稍擴大,檐部2唇形,上唇直而盔狀,頂端2裂,裂片多少翻卷,下唇開展,3裂,裂片頂端常凹缺;雄蕊4枚,2強,花葯藏於盔下,全部靠攏,藥室並行而分離,部分藥室或全部藥室基部具尖銳的距,其餘藥室基部具小凸尖;柱頭稍擴大,全緣或2裂。[1]

蒴果矩圓狀,多少側扁,有兩條溝槽,室背2裂。

種子多數,橢圓形,具多數縱翅,翅上有細橫紋。

本屬為多少半寄生的植物,常寄生於禾本科植物的根上。

分布情況

全屬近二百種,廣布於世界。我國產15種,分隸於兩個地理上明顯間斷的組。

下級分類

熱帶小米草組 Sect. Paradoxae Pugsl.

小米草組 Sect. Semicalcaratae Benth.

物種介紹

短腺小米草 E. regelii

李惠林、Pugsley和《蘇聯植物志》都說本種的花冠小,背面長5-6(8)毫米,但是我國的大量標本,其花冠都較大,一般為7-10毫米,5-6毫米的反而為少數,但是《蘇聯植物志》說本種的模式標本采自新疆伊寧附近,在新疆標本中,花冠一般比較大,只個別標本花冠較小,我們發覺大花和小花有過渡,其他方面又未發現區別,所以我們把花冠長5-10毫米的標本都定為本種。

本種在體態、植株高矮、花冠大小等方面變異頗大,有些性狀的變異並不具有地理傾向性。在這個廣布種內,兩個地理類型的分化是明顯的。

長腺小米草 E. hirtella

植株直立,高3-40厘米,通常細弱,少粗壯,不分枝或少有上半部分枝,各部分有頂端為頭狀的長腺毛與其他毛混生。葉和苞葉無柄,卵形至圓形,基部楔形至圓鈍,邊緣具2至數對鈍齒至漸尖的齒。花序僅有花數朵至多朵,花萼長3-4毫米,裂片披針形至鑽形;花冠白色或上唇淡紫色,背面長4-8毫米。蒴果矩圓狀,長4-6毫米。花期6-8月。

分布於新疆黑龍江吉林。歐洲至朝鮮廣布。生草甸、草原、林緣及針葉林中。

小米草 E. pectinata

植株直立,高10-30(45)厘米,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被白色柔毛。葉與苞葉無柄,卵形至卵圓形,長5-20毫米,基部楔形,每邊有數枚稍鈍、急尖的鋸齒,兩面脈上及葉緣多少被剛毛,無腺毛。花序長3-15厘米,初花期短而花密集,逐漸伸長至果期果疏離;花萼管狀,長5-7毫米,被剛毛,裂片狹三角形,漸尖;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背面長5-10毫米,外面被柔毛,背部較密,其餘部分較疏,下唇比上唇長約1毫米,下唇裂片頂端明顯凹缺;花葯棕色。蒴果長矩圓狀,長4-8毫米。種子白色,長1毫米。花期6-9月。

分布於新疆、甘肅(西部)、寧夏、內蒙古、山西(太古以北)、河北(北部)。歐洲至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生陰坡草地及灌叢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