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羊駝是生活在南美洲的無峰駱駝。在它有家庭中還有無峰駝和大羊駝。加人曾一度飼養過這兩種動物,獲取它們的毛和肉,靠它們來搬運重物。但是,小羊駝是不易被馴服的。它們生活在安第斯山脈高達650~4800米的地方。在這樣的高處,天氣寒冷,狂風呼嘯,氧氣也要比海拔低的地方稀薄得多。小羊駝之所以能夠在這種條件下生存下來,是因為它身上長有厚厚的毛,也因為它們的血液不同於其他動物----其中有更多的攜帶氧氣的紅細胞。正因為如此,它們能更好地利用稀薄的氧氣。[1]
哺乳綱,偶蹄目,駱駝科。體較駱駝小,體長180~225 cm,肩高90~130 cm。背無駝峰,耳尖長,臉似綿羊,故名。毛長而柔細,毛質極好,呈淺灰、棕黃及黑褐等色。食草,奔跑迅速。公元前3~4世紀即被馴化,現無野生,見於南美西南部。肉可食,毛可織衣物。
形態特徵
小羊駝頭似駱駝,鼻樑隆起,兩耳豎立,脖頸細長,沒有駝峰。另外,羊駝不會鳴叫,只能偶爾發出吭吭的聲音。最有特點的是羊駝的毛纖維長而捲曲,毛長可以達到20~40厘米,細度可以達到15~20微米,並且具有光澤,可以形成很大的卷,在羊駝身體兩側呈現波浪形披覆,輕柔而富有彈性。
小羊駝生活在安第斯山高達3650~4800米的地方。在這樣的高處,天氣寒冷,狂風呼嘯,氧氣也要比海拔低的地方稀薄得多。小羊駝之所以能夠在這種條件下生存,是因為身上長有厚厚的毛,也因為它們的血液不同於其他動物——其中有更多的攜帶氧氣的紅細胞。正因為如此,它們能更好地利用稀薄的氧氣。
生活習性
小羊駝白天,它們在高山草地上吃草;晚上,到更高的地方去睡覺。小羊駝是雄性成群或整個家族成群一起生活。它們向前伸着脖子,在休息地和進食地之間走動。它們能夠迅速逃離敵人的追殺。
小羊駝性情溫和,不會戳人,常處於安靜狀態,不會想方設法逃出去,因此不需柵欄。小羊駝性喜群居,不能獨立生存。
小羊駝只在農場固定的地點排糞,因而便於收集和清理。小羊駝糞便也是很好的施肥原料。固定的排糞地點抑制了寄生蟲的蔓延。
小羊駝小羊駝不過度攝食,在採食過程中總是穩步遊走,吃草時切斷並啃食一小部分牧草的尖部或灌木草叢的梢部,因此小羊駝天性不會破壞草場。小羊駝不會啃樹皮或吃掉整顆樹,但會吃樹葉。
小羊駝能產出足夠的小羊駝絨毛用來每年做幾件運動衫。此外,小羊駝也是很好的看護動物,可做其他動物(如羊)的看護,使它們免受食肉動物的傷害。
小羊駝四蹄是肉掌型,即使走過下雨後的草地,也不會踩壞草皮。小羊駝是一種改良的反芻動物,雖然食草量較少,但能很有效的轉換成能量。作為駱駝科的一員,小羊駝對水的需求量也較少。
繁殖
小羊駝是古代印加文明的一筆珍貴的財富,一直以來在印加文明的安第斯山脈以及南美山區扮演着主要的角色。1984年,小羊駝首次被引進到美國,但是到目前為止,小羊駝已經在整個北美以及其他世界各地成功地養殖,中國也不甘落後,2000年由山西農業大學首次引進,並開始試驗養殖。
種群分布
小羊駝同無峰駝和大羊駝有親緣關係,它們都只有南美洲才有。無峰駝是其中最大的,而小羊駝是最小的。每年,成群的小羊駝被趕到一塊兒剪毛。據說,它們的毛是所有動物中最好和最輕的。30年前,它們幾乎絕種。今天,它們受到全面的保護,數量正日益增多。
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陸的中西部沿線。在秘魯、智利、玻利維亞等國,的的咔咔湖地區尤為集中,其中大部分生活在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地區。
小羊駝隸屬駱駝科,在同類中體形較小,性情溫和。每當人們提起駱駝,總會聯想到那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和中東地區的,長着高大駝峰的動物。實際上,駱駝科可分六個品種,每種都有各自的特徵,也都有者不同的生活用途。有些駝類是很好的運輸工具或者是看護者,而有些諸如南美的小羊駝、小羊駝則有着一身精柔、華貴的絨毛。
小羊駝主要種類分為兩種:華卡約和蘇利。
視頻
小羊駝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南美神獸」小羊駝——季子涵 ,網易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