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螳螂學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螳螂學藝》是一則胎教故事[1]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2],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了,生活在媽媽子宮裡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感覺的小生命,媽媽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途徑作用於胎兒。所以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應該加緊與胎兒之間的交流,對他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

在胎教中,給胎兒講故事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胎教內容,讓胎寶寶接受美的薰陶,都可以讓胎兒「見多識廣」。講故事時孕婦應把腹內的胎兒當成一個大孩子,向他(她)娓娓道來,通過語言神經傳遞給胎兒,使得胎兒不斷地接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不斷變化的文化氛圍中發育成長[3]

故事內容

螳螂很驕傲,一定要跟先生比武。猴先生讓他最小的徒弟猴四和小螳螂比武。 沒想到猴四特別厲害,打傷了小螳螂的一條腿。 小螳螂被送進醫院養傷,武術教師猴先生安慰他說:「孩子,猴四的手重,誤傷了你,好好養傷,等你的傷好了再跟我學習武藝。」小螳螂紅着臉說:「老師,看來,我學不了武藝,我想改行學木匠。」

養好了傷,小螳螂向猴先生告辭,來到木匠先生那裡拜師。熊先生見小螳螂手中的兩把大刀像鋸子,就收留了他。 熊先生對小螳螂說:「孩子,我要打兩個箱子,請你把這幾塊木板鋸開。」小螳螂用自己手中的鋸子鋸呀,鋸呀,鋸了半天,也沒有鋸開一塊木板。熊先生不高興了:「怎麼搞的?於活可不能裝樣子啊!」「老師,看來,我幹不了木匠活兒。」他向熊先生告辭,垂頭喪氣地往家走去。田野里,麥苗兒青青,螳螂媽媽正在田野里捉蟲。她一眼看見學藝歸來的兒子,高興地迎了上去:「孩子,你學到了什麼本領?」小螳螂說:「媽媽……我什麼也沒有學到,還是跟您學習捕蟲吧!」

媽媽聽了兒子的訴說後,並沒有責備小螳螂,而是說:「這樣也好,你要是成了捕蟲能手,也會很有出息的!」 從此,小螳螂專心跟媽媽學習捕蟲,終於成為一名捕蟲能手,他在生活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胎教故事注意事項

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4]

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5],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

4、在選擇胎教書籍[6]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視頻

小螳螂學藝 相關視頻

語言胎教的奧秘
聽故事對寶寶好處多!

參考文獻